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的蒙醫藥近年來受到我國部分地區、俄羅斯、蒙古國等地患者的青睞,然而人才短缺、傳承堪憂成為正在舉行的內蒙古自治區兩會小組討論的熱議話題。
蒙醫藥是中華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療效確切、方式靈活、費用低廉等特點,內蒙古、青海、新疆、遼寧、甘肅等省區有專業的蒙醫醫院,具備一定群眾基礎。
作為內蒙古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蒙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烏蘭在調研中發現,不少資深的蒙醫年事已高,他們優良的醫療技術面臨一定的失傳風險。另外,設立蒙醫藥學院或專業的大學招生規模有限,滿足不了醫療機構對蒙醫藥人才的需求,并影響到我國對蒙醫藥這個“非遺”項目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傳承等工作。
對此,一些政協委員表示,蒙醫藥理論、醫療模式、驗方秘方及其相關特色技術成果的傳承,政府和有關部門仍需加大力度,重視人才培養,適度擴大招生規模。
部分政協委員表示,我國蒙醫藥事業發展迅速,對蒙醫藥人才的學術、科研和醫療技術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希望有關部門支持建立蒙醫專業博士點,滿足我國對蒙醫藥高學歷人才需求。
烏蘭還說,由于內蒙古不少地區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蒙醫藥專業醫師的需求較大,呼吁有關院校考慮加大對蒙醫藥人才免費、定向培養的力度,支持基層醫療機構的蒙醫藥服務項目。(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