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茱莉曾因檢測出BRCA1突變而預防性切除了雙側卵巢、輸卵管以預防卵巢癌,此事一時間讓BRCA檢測成為社會熱點話題。
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國醫科院學院腫瘤醫院,山東齊魯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共同完成了中國首個多中心卵巢癌患者BRCA突變研究。該研究成果14日在上海發布。該研究負責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吳小華教授指出:“此項研究證實: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卵巢癌患者都存在BRCA突變,徹底顛覆了中國卵巢癌患者BRCA突變率較低的傳統觀念;同時,研究還發現BRCA突變不僅局限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或者是某一病理類型,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中國將BRCA檢測作為所有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常規檢測之一,該檢測對于進一步制定和評估治療方案必不可少。”
所謂BRCA,是指,研究者發現的直接與遺傳性乳腺癌有關的基因。1990年,研究者發現了一種直接與遺傳性乳腺癌有關的基因,命名為乳腺癌1號基因,英文簡稱BRCA1。1994年,又發現另外一種與乳腺癌有關的基因,稱為BRCA2。
此前,在中國,由于BRCA檢測并不是一項常規檢測項目,因此尚無此方面大規模、多中心的研究數據。吳小華教授當日告訴記者,這項研究共納入82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采用目前國際上公認最準確的二代測序方法進行BRCA1/2基因突變的檢測,發現中國卵巢癌患者BRCA率為28.45%,其中BRCA1突變率20.82%,BRCA2突變率為7.63%。
在由上海市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主辦的“中國首個多中心卵巢癌患者BRCA突變研究數據公布”發布會上,吳小華指出:“中國首個多中心卵巢癌患者BRCA突變研究數據的公布,為學界提供了首個可靠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患者人群BRCA突變狀況的數據,為進一步在中國卵巢癌患者中制定精準治療方案、確立BRCA檢測共識提供了理論基礎和依據。”
據悉,卵巢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資料,中國每年卵巢癌新發病例數約為5.21萬人,死亡病例數約為2.25萬人,死亡率位居婦科惡性腫瘤的首位。據了解,卵巢癌發病隱匿,且缺乏有效的篩查及早期診斷措施,約70%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存在腫瘤的廣泛播散和轉移,5年生存率僅為30-40%左右。
研究發現,BRCA突變與卵巢癌的發生關系密切:BRCA1和BRCA2均為抑癌基因,在調節細胞復制、DNA損傷修復、細胞正常生長方面有重要作用。據介紹,如果BRCA發生突變,就喪失了抑制腫瘤發生的功能,導致癌細胞大量繁殖。
該研究表明,一般人群的卵巢癌終生發病風險約為1%,而BRCA1突變攜帶者的卵巢癌發病風險可高達40%,BRCA2突變攜帶者的卵巢癌發病風險可升高至11-18%。吳小華說,BRCA檢測不僅能成為卵巢癌高危個體篩查的重要參考數據,對卵巢癌患者后期用藥也具極具臨床指導意義。
據了解,對卵巢癌患者進行BRCA突變檢測,有助于更好地對預后的判斷、靶向藥物的選擇、化療方案的選擇、家族遺傳史患者親屬的風險評估,幫助醫生根據患者的基因特點來選取更精準的治療方案。不過,由于BRCA突變檢測對實驗室設備和檢測人員技能要求很高,目前該檢測并沒有普及,即使是一些大醫院都不能進行該項檢測。
目前,晚期卵巢癌的治療一直是婦科腫瘤醫生面臨的嚴峻考驗。吳小華表示,相信通過對疾病的深入研究、對新藥的不斷研發,以及基因檢測技術的提高和普及,將惠及卵巢癌患者,為她們爭取更多寶貴的,高質量的生存時間,綻放生命的精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