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11月11日電 (陳丹妮)2016年國際靈芝大會11日在福州舉行。多國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圍繞“科技創新與靈芝產業發展”主題,對靈芝的發展現狀、效用研究情況進行分享。
靈芝素有“仙草”的美譽,在中國作為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良藥,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歷史。進入新世紀以來,靈芝的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和醫藥保健應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過,在靈芝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對于靈芝的認知誤區卻依然很多。
大會上,與會專家學者紛紛就自己的科研成果進行專題報告,并對靈芝產業在轉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建議。
“靈芝從應用上來說現在還有很多的誤區,比如說是野生靈芝好還是栽培的靈芝好。”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靈芝研究學會常務理事陳若蕓對記者表示,現在包括媒體上對此問題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甚至在中央主流媒體都傳遞著野生靈芝更好的訊息。
陳若蕓認為,從應用上應該更提倡栽培,因為靈芝從菌絲體的萌發到最后的采收,一般要半年的生長周期,在未被發現之前都不會被采收,這其中的生長過程它處于什么樣的環境,是否重金屬超標都不得而知。
對此,國際靈芝研究學會主席、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林志彬提出相同建議。林志彬表示,靈芝作為傳統中藥,要進入國際藥品或保健食品市場,必須與國際標準接軌,必須做到“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大力加強靈芝類藥品的臨床研究和靈芝保健品的人體功能研究;從源頭做起,控制各個生產環節的質量,是研究者、生產者的目標和責任。
“靈芝從中國出發,其最大生產基地必須是中國。”全球華人首位靈芝博士、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許瑞祥對記者表示,現在靈芝產業在日韓非常發達,這是因為日本開始靈芝科研最早,但是日本對靈芝的科研,也是基于對中國人使用靈芝的結果報告。
“中國人長期把靈芝當做‘萬靈丹’,卻忽略了針對性的科研分析。”許瑞祥表示,現在其臺灣團隊就在致力于靈芝菌種的針對性功能開發科研,而大陸地大物博,是靈芝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兩岸可以互補合作。
大會還特別邀請了一些國際知名靈芝研究專家分享成果。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醫學系DanielSliva博士在做完專題報告后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大會能給大家傳遞一個信息,就是科學研究的參與對靈芝產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也希望以此能讓消費者接觸到接受過科學檢測論證的靈芝產品,讓靈芝產品能真正造福人類,包括美國的消費者。
本屆國際靈芝大會由國際靈芝研究學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食用菌協會、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農業局、福建仙芝樓生物科技集團、福建省科技對外交流中心承辦,福建省食用菌行業協會、福州市食用菌行業協會、福建省微生物學會藥用真菌委員會協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