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張素)針對2014年高考個別地區出現的違規現象,中國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8日回應稱,已派出工作組赴現場督查,將依法依規嚴處違規人員。
中國教育部當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續梅通報說,經會同公安部門查實,2014年高考期間在河南杞縣、通許縣等地發生的“替考”事件共有35人涉案。
涉案者包括10名當地被替考者、11名來自外地的“槍手”(涉及高校在校生和畢業生)、3名非法中介、9名涉嫌舞弊考務人員以及兩名涉事人員。
6月17日,媒體曝出有人組織湖北武漢在校大學生“槍手”前往河南杞縣等高考考點替考,引發軒然大波。
續梅表示,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當中,“在查清事實后,對在校‘槍手’將一律開除學籍,對被替考考生處以停止參加各種國家教育考試3年的處理,對公職人員進行黨紀、政紀處分直至開除公職。對有關負責人實行嚴肅問責,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針對河南、遼寧部分高中體育特長加分資格人數過多問題,續梅表示已勒令當地徹查,“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涉案人員‘零容忍’”。
此前有媒體曝出,河南漯河市高級中學有74人獲體育加分,占河南全省十分之一。遼寧本溪市高級中學有87名體優生,占該校當屆畢業生總人數的9%。大面積體優生造假問題再度引發廢除高考加分的爭論。
續梅說,教育部已要求高校加強對體育特長生等特殊類型考生錄取結果進行檢查,開展入學專業測試復核,“教育部將研究制定進一步減少和清理高考加分的政策,重點是減少加分項目、降低加分分值、嚴厲打擊加分資格造假”。
續梅介紹,教育部還將從暢通舉報渠道、出臺高校招生違規處理辦法等方面,加強高校錄取工作監督管理。其中有一項創新之舉,從2014年開始,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首次實行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的制度,由高校法人對錄取結果負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