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省外一高等院校開學了,當地有關部門隆重地舉辦了一場資助貧困大學新生的捐贈儀式。在捐贈儀式現場,主辦方把幾十名貧困大學新生代表召集到會議室,先是聆聽領導講話,而后又是集體拍照,還請來電視臺拍攝錄像,對個別貧困生進行采訪。電視畫面中,很多拿著助學紅包的貧困生下意識地低下了頭,笑容也顯得極為勉強。可以看出,這樣的捐贈儀式令貧困生感到尷尬,甚至觸及了他們的人格尊嚴。
對品學兼優、家境貧寒的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體現社會各界的愛心,這本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保護好貧困生的隱私和尊嚴。如果毫不顧忌貧困生的個人感受,希望借助轟轟烈烈的捐贈儀式,來提高主辦方或有關部門的公關形象、知名度或者政績,這樣的助學活動就與社會救助精神背道而馳,就是帶有作秀性質的形式主義。切記,維護一個人的尊嚴,比單純的物質資助更為重要。(蔡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