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華回來了。15日,北京大學迎來了這位以“低調、務實”著稱的新一任校長。
時隔4年零4個月,59歲的林建華又站在北京大學的講臺上,一時間百感交集:“面對著曾經一起學習工作數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對熟悉的北京大學,一時間,真不知道說些什么。”
15日上午,在北大全校教師干部大會上,林建華從第26任校長王恩哥手中接過帥印,成為這所學府117年歷史上的第27任校長。
“北大從來不止是一所學校,她是人們心中的圖騰,寄托著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在就職演講中,林建華深情地說,“世界上恐怕從來沒有一所大學能如北大這樣,與一個民族的命運如此緊密相連、休戚與共。”
而林建華本人的命運,更是與北大血脈相連。從1978年進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直到2010年12月出任重慶大學校長前,除了期間有4年多時間在在德國、美國研究無機固體化學和無機材料化學外,林建華人生的20多年時間都在北大度過。
在這里,他在固體化學領域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此后,從學校的普通教師,到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教授,化學學院院長、校長助理、教務長,再到北大副校長、常務副校長,他一路走來,付出了勤勉的努力,教學成果豐碩。
如今,回憶起自己的燕園時光,林建華仍感到溫暖。“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共同的理想與追求,使我們親密無間、肝膽相照。”
一些北大教師至今仍對這位當年低調、務實的“家庭成員”有著良好印象。
一位在北大工作多年的教師告訴記者,林建華在北大時作風務實,也很了解北大。“即使在擔任常務副校長期間,也一直沒有放下手頭的學術工作。”
北京大學教授饒毅也發表文章稱,“林校長曾多年任北大教務長,關心和推動了北大本科教育改革,為北大作出過切實、顯著的貢獻。”
離開北大后,林建華曾先后赴任重慶大學校長、浙江大學校長,致力于推行高校改革,尤其是過去一年在浙大8個院系啟動綜合試點改革,逐步向分權管理轉變,建立新的研究所和中心并廣招英才,探索建設完善合理的現代大學體系。
擔任幾任校長的磨礪也讓林建華對“校長”這個崗位有著自己的體會:“校長是個為社會和師生服務的崗位,不一定最有智慧,但一定應當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不是全才,但一定應當豁達樂觀、知人善任。”
一些北大師生認為,此次重返北大,林建華肩負重任。如何帶領這所中國最高學府實現中國大學立德樹人的使命,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學奮進,是擺在這位新任“掌舵人”面前的一道嚴峻命題。
對此,林建華15日也向對北大全校教師干部介紹自己的“辦學經”和奮斗目標。
他說,大學發展,必須堅持自己的精神傳統和核心價值。不能為世俗而拋棄學術的獨立與尊嚴,不能為名利而嘩眾取寵、放任自流。大學的精神和文化應是簡單、純潔的,不允許有爾虞我詐、奉承迎合,也不應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大學必須守護真理的純潔,不允許任何不良風氣玷污青年人的靈魂;大學有責任代表社會良知,維護核心價值,只有把師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大學的使命。”這位北大新任“掌門”這樣認為。 (記者魏夢佳、趙琬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