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或許并不新鮮,可你見過無人駕駛的電動汽車嗎?主題為“創新創業 科技惠民”的201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將會讓你眼見為實。
5月16日上午8點半,距離科技周開幕還有半小時,主場北京民族文化宮室外展區的“京龍2號”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淺藍綠色的車身,緊湊的兩廂車型,安裝在車頭的激光雷達和車頂的導航儀使它看去有些“不一樣”。
參與該車研發的北京聯合大學教授杜煜介紹,“我們研發的無人駕駛智能電動汽車已經累計完成5000公里場地試驗,目前轉入實際道路測試階段”。
走進北京科技周主場展區,感受眾創空間的創新創業熱潮,品味科技創意的奇思妙想,體驗互動科技帶來的頭腦風暴……
眾創空間 為創業者鋪路搭橋
一臺外形簡約的白色鋼琴上,放置琴譜的位置擺放的是一臺用數據線與鋼琴相連的平板電腦。只要在電腦曲庫里找到喜歡的樂曲,哪怕你“零基礎”,也可以彈奏曲目。因為每個琴鍵前端有個指示燈,跟隨不斷亮起的燈,手指敲擊對應的琴鍵,便能感受到音樂從指間流淌的快樂。
記者在眾創空間展區看到的這臺智能鋼琴是何雨沙和一群愛好音樂的小伙們的創業“作品”。她們的智能鋼琴項目獲得了創新工場的A輪千萬級投資。創新工場由李開復創辦,是一家早期投資機構,同時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服務。
“作為創新工場‘孵化’項目,我們不只是獲得一筆投資,創新工場還會定期組織人才招聘、財務管理等創業相關的培訓,對我們的創業進行指導。”何雨沙說。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升到國家層面,為創業者服務的眾創空間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出來。來自上海的蘇河匯是一家專注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領域早期投資的天使投資機構。
在蘇河匯工作的黃靜梅接觸了不少的創業者。在她看來,執著和專注于某一個領域是很多創業者的特質之一,但過于執著和專注容易導致視野的局限性。“我們會為創業者提供很多和不同領域人士交流的機會,大家在一起思維碰撞,會產生很多新的點子”。
胡坤是北京奈思膳品科技的創始人。自稱“超級吃貨”的他,希望能推出一系列做出五星級飯店菜品口感的烹飪“神器”。“尋找到志同道合的創業伙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團隊2/3的成員都是在北京創客空間找到的。”
關注民生 創意發明“接地氣”
在清華X-lab展區中,一個半透明狀、很秀氣的“礦泉水桶”引起記者注意。無需濾網、不用耗材,僅用自來水就能去除空氣中的PM2.5和甲醛,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甲醛凈化率達96%。這就是清華版“中國合伙人”打造的淘氪智能空氣凈化器。
“下雨之后,外面的空氣就會很新鮮。利用降雨的原理,我們以自來水為原料,創新運用‘三維微滴場氣液傳質’的濕法空氣凈化技術,讓人們在家里就能享受到雨后森林般的清新空氣。”合伙人之一的李日宗博士說,只需1—2周換水即可恢復凈化能力。目前,淘氪已申請4項國家專利,預計年底將推出產品,售價約為2000元。
科技周上,既有高大上的前沿科技成果展示,也有活力四溢的創客現身說法,更有不乏來自身邊生活的小發明和創意。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醫師高超,向記者展示了“一種新型靜脈留置針”。“凡是要輸液的患者,都會出現輸液不流暢的情況。”高超說,在針管前端增加一個側孔,就能解決輸液不暢的難題。一個似乎極度簡單的創意和結論,卻化繁為簡地解決了護士和患者的麻煩。
通過一根信號采集線連接前額,對腦電波信號進行采集、分析、處理,實現與大腦想法相對應的信號輸出。這款智能化電動輪椅為老年人和殘障人士提供便利;可穿戴式設備“老人看護手表”,具有遠程心率監測、SOS呼叫及緊急救助、手機通話等功能,可實時對老人生理狀態和所處方位進行監護,避免發生意外。
科技惠民 滿滿的都是“干貨”
走進 “少數民族科普驛站”,蒙古包里彌漫著濃濃的互聯網+氣息。通過兩張手機卡,達斡爾族學生金昱江借助手機向智能家居主機發出短信指令“1”,手機很快收到回復短信:家里溫度25℃、濕度31%、電器關。
“離家時我們就設防,一旦有人闖入,系統就會給綁定的手機發短信,如果沒收到反饋消息就會打電話提示。”比特實驗室的李超老師發出了“J1”的指令,人體感應警報開啟。就在演示期間,手機接到了來自“設備”的電話,原來觀眾頻繁經過智能家居,主機誤以為有人闖入家中,由于沒收到反饋信息,便直接打電話提醒家中有人闖入。
對于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人來說,針頭注射不僅有痛感,長期針頭注射容易造成皮下損傷和脂肪組織硬結。有沒有可能不打針就能把藥液注射進去呢?在“關注你的健康”展區看到了一款北京快舒爾公司研發的無針注射器。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無針注射器采用透皮彌散給藥技術,不需針頭,藥液可瞬間到達皮下成霧狀散開,藥物吸收面積增大,起效更快,患者注射更加舒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