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鐵引領經濟前行
5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其網站發布濟青高鐵投資項目批復。該線路自濟南東客站引出,經鄒平、淄博、濰坊、高密、膠州引入青島鐵路樞紐紅島站,線路全長307.8公里,設計行車速度為350公里/小時。
濟青高鐵是自鐵路投融資改革以來第一條以地方投資為主的高鐵項目,投資估算總額599.8億元。其中,山東省政府將承擔該項目80%的資金,主要為征地拆遷費用;中國鐵路總公司將承擔剩余資金,主要是鐵路建設開支。該鐵路將改變山東省東西交通不便的現狀,實現東西部資源互通,對拉動該省經濟持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在2014年1月9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第一次全國工作會議上,中鐵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盛光祖表示,2014、2015兩年,國家鐵路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萬億元。2014年年末至2015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鐵路項目9563.1億元,2015年開工的鐵路項目主要有哈牡客專、商合杭客專、京張客專、鄭合高鐵等。
新一輪高鐵建設的熱潮對投融資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鐵路投融資體制進行改革后,鐵總希望地方性項目由地方政府主導投資,鐵總相應控股,省內非重要項目可由地方主導完成。此外,鐵路建設必須擴大投融資主體的范圍。
如何提高鐵路企業的經營收益是擺在我國高鐵建設面前的一個問題。作為鐵路客運的基本形式,高鐵的發展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相協調,尤其在票價制定上應與百姓的生活水平更加貼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鐵路企業的經營收入。《關于支持鐵路建設實施土地綜合開發的意見》發布后,對鐵路土地的利用成為鐵路企業創收的新平臺。
自2008年年底我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京津城際高速鐵路正式運營,我國邁入高速鐵路時代。高速鐵路使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但2011年“7·23事件”之后,人們開始對高鐵產生質疑。為此,我國政府對高鐵的發展作出一系列調整和安排:開展高鐵安全檢查,并適當降低我國高速鐵路運行速度,臨時暫停審批新的高鐵項目,對已經批準但尚未開工的鐵路建設項目重新進行安全評估。不過,隨著人們對高鐵了解的不斷深入,對高鐵的態度由觀望變為歡迎。再加上高鐵具有速度快、舒適度高等特點,越來越多的人在出行中首選高鐵。如今,高鐵發送旅客數量不斷攀升,甚至像普速列車那樣一票難求。目前,部分高鐵恢復正常速度,政協委員也在提議恢復350公里/小時的設計速度。
根據區域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能直接促進需求和就業,還有效降低了運輸成本,通過外部經濟聚集生產要素和產品,形成和擴大市場。高速鐵路大大縮短了區域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使沿線地區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流通,同時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高速鐵路的發展能直接帶來區域投資額的增長,同時能帶動沿線鄉鎮、區域經濟的發展,這完全符合我國“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經濟發展戰略總體思想。在高鐵的連接下,城市之間的交流更加便利,彼此的分工協作更加緊密,整體競爭力也會逐步提升。以高鐵為紐帶的“城市圈”和“城市帶”,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除東、中部高鐵外,蘭新等西部地區高鐵的陸續建成通車,不僅使當地內部交流更加頻繁,更是推動了東西部地區的進一步溝通,對于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高當地群眾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西部高鐵也是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保障。
在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放緩、國內經濟增長進入戰略轉型期的形勢下,發展高速鐵路既可以說是黨和國家為了應對國內外復雜經濟社會形勢所作出的一項關鍵科學決策,也可以說是黨和國家引導我國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政策支持。高速鐵路的發展不僅是一種區域經濟現象,其對城鄉結構的變遷、城市化進程、區域社會進步、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也有著深遠影響,高速鐵路因此被賦予更為豐富的科學發展內容。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大陸國家,人員流動量大;同時,我國能源分布不均,對于一些如煤炭、礦產、農副業產品等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原材料,需要在不同區域間進行大跨度、遠距離的調度運輸。中國應選擇以鐵路、高鐵為主干,以公路、水運和航空為支撐的交通建設發展模式,把高鐵建設擺在長距離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前位。高鐵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