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冀馬鈴薯“結緣” 延慶成“種源之都”

昨日,張家口市塞北管理區,兩位前來參觀的專家在馬鈴薯田間查看這里的馬鈴薯長勢。

昨日,張家口市塞北管理區,當地展示的馬鈴薯原原種。
昨日,2015世界馬鈴薯大會與會專家參觀、考察了張家口馬鈴薯種植基地。記者獲悉,落實延慶、張家口在此次大會簽署的《馬鈴薯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成為大會落幕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這意味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京冀兩地馬鈴薯“結緣”,共同推進馬鈴薯產業合作。同時,延慶將發揮國際馬鈴薯中心的影響力,提升種薯質量,打造馬鈴薯“種源之都”。
1 兩地主要合作什么?
兩地依托各自優勢,主要在品種研發、科技攻關等五個方面展開協作
延慶與張家口簽訂的《馬鈴薯產業戰略合作協議》,確定了兩地在品種研發、科技攻關等5個方面的合作內容。但合作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依托各自優勢,在馬鈴薯品種選育推廣、高產高效示范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建科技園區和產業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協同發展的共贏典范。
延慶主要發揮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的影響力,重點在種薯研發、產品交易、舉辦會展、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高端謀劃,開展馬鈴薯新品種的引進、試驗、選育、推廣,健全馬鈴薯薯種多元化體系,提升種薯質量,建成馬鈴薯“種源之都”。
張家口作為全國馬鈴薯優質產區,馬鈴薯種植歷史悠久,產量高(常年馬鈴薯種植面積160萬畝、總產240萬噸,均占河北省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的60%以上)。在合作中,將重點放在馬鈴薯種薯繁育、生產、貯藏、加工等方面,打造國家馬鈴薯主食產品和產業開發試驗示范區。
目前,在張家口市康保縣,北京延慶縣企業、北京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已建起了1.2萬畝種薯繁育基地,今年,后者將再發展5000畝種薯繁育基地。由于引進了高產脫毒種薯,基地從過去畝產2000斤增長至4000-5000斤,農民收入了實現了翻番。
2 合作接下來要干什么?
以馬鈴薯產業合作為切入點,促進京冀兩地全方位、深層次的協同發展
7月30日,延慶縣副縣長劉明利介紹,未來延慶與張家口兩地將共同制定統一的區域產業標準,塑造統一的區域品牌,培育更多的企業產品、知名品牌,共同探索馬鈴薯新品種的引進、試驗、選育、推廣。
“除了支持張家口馬鈴薯企業、科研機構入駐延慶北京國家馬鈴薯高科技產業園區,我們還鼓勵北京國家馬鈴薯高科技產業園區企業、科技人員到張家口市創辦或合辦高新企業。”劉明利表示。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延慶與張家口兩地未來還將共同申報、承擔國家馬鈴薯產業發展重大科研項目,共同申辦、聯合承辦國際馬鈴薯產業交流活動。
延慶縣委書記李志軍表示,延慶在科技研發、品種繁育、會展交流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而張家口在馬鈴薯種植規模化、生產機械化、產品深加工等方面優勢明顯。兩地攜手合作,將有助于提升兩地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水平和影響力。
張家口市委書記侯亮也認為,以馬鈴薯產業發展作為切入點,推進農業現代化,將帶動兩地實現全方位、深層次的協同發展。
3 如何打造“種源之都”?
集種薯研發和繁育、種質鑒定及產業化加工為一體,培育新品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延慶縣相關部門介紹,延慶縣打造馬鈴薯“種源之都”的產業基礎已初步搭建。馬鈴薯產業高科技園區集種薯研發、種薯繁育、種質鑒定以及產業化加工為一體,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則將引進國家需要的馬鈴薯品種,而入駐的北京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馬鈴薯種薯企業之一。
延慶縣目前已成功培育十幾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系,全縣年產馬鈴薯脫毒苗5000萬株,馬鈴薯微型薯產能達到1.5億粒,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0%。在全國9個省市自治區累計示范和推廣種植300多萬畝,輻射帶動農民增收30多億元。
下一步,延慶將聯合張家口開展馬鈴薯新品種的引進、試驗、選育和推廣,提升種薯質量,并將協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帶動。延慶還將支持張家口馬鈴薯企業、科研機構入駐延慶的國家馬鈴薯高科技產業園區,并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及服務。
而已經落戶延慶的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在促進延慶打造馬鈴薯“種源之都”上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亞太中心建成以后,將在中國和亞太地區努力選育適應地域環境特點的新品種,提高地區薯類總體生產能力和產出水平,并將成為一個設施設備先進、人才聚集的創新平臺。
■ 展望
兩地共建領導小組 發展馬鈴薯產業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部協奏曲,產業協同發展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聲部。”延慶縣委書記李志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京冀兩地攜手發展馬鈴薯產業,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立足于各自的資源和產業基礎,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共同打造輻射力、擴散力與競爭力更強的產業板塊。
對京冀如何攜手做大、做強、做優發展馬鈴薯產業,李志軍介紹,未來兩地將從體制機制、設施建設、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尋求馬鈴薯產業的合作。
“在政府層面成立產業共建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區域馬鈴薯產業發展政策。在市場層面則組建產業聯合會,推動企業在行業標準、技術交流、種植推廣、產品銷售等各個領域實現互助合作。”李志軍介紹。
未來,以馬鈴薯產業合作為契機,兩地將繼續推進互聯互通。李志軍說,兩地以交通一體化為重點,加快推進京張高鐵和興延高速建設;構建基礎設施一體化體系,同步推進交通、能源、水資源、信息等基礎設施有效銜接、互聯互通。
“同時,我們還將立足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的功能定位,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執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準入制度和產業發展標準,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高標準建設具有園藝和馬鈴薯文化內涵的景觀工程。”李志軍表示。(文/吳為 圖/尹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