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 魏艷)由科技部立項、農業部牽頭組織、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許世衛研究員為首席科學家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智能信息系統與服務平臺”項目近日通過驗收。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所承擔的農業生產與市場流通匹配管理及信息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的研究任務,突破了移動應用程序(APP)與電子地圖集成病蟲害快速響應系統的關鍵技術,建立了自然災害預警與歷史分析系統
據許世衛介紹,蓋項目研建了超大規模精準農業管理集成應用平臺,開展了農資生產、儲備和流通的信息服務技術與系統研究,進行了糧棉倉儲特征檢測物聯網設備與系統研發,構建了農產品匹配管理評估、農業生產極值預測、農產品市場流通感知等技術體系,研建了農產品生產、市場流通管理決策與產銷服務平臺系統。
此外,該項目還制訂了《農資商品電子代碼標準》,研發了糧棉倉密度與體積、溫度與水分、蟲害等傳感器及組網技術,開發完成了糧棉倉儲特征檢測信息的安全傳輸、數據庫管理及其信息分析預測預警平臺。同時,項目提出了畜產品全息信息編碼方案,突破了農業生產極值監測預警技術、農產品市場流通感知與信息處理技術。
許世衛表示,隨著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在我國的進一步推進,相關成果將大有用武之地。
據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智能信息系統與服務平臺”項目包括超大規模精準化農業核心業務集成應用平臺及關鍵性設備與系統研究、農資管理與流通智能信息平臺研究與應用示范、糧棉倉儲特征監測安全與質量管理關鍵技術及系統應用示范、農業生產與市場流通匹配管理及信息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4個課題。其余三個課題分別由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等單位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