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烏克蘭東部戰火再燃以來,事態持續升級。
2月3日,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領導人亞歷山大·扎哈爾琴科宣布,作為對烏克蘭政府近期發布新一輪征兵計劃的回應,民間武裝將通過自愿征兵的方式將兵力擴充至10萬人的規模。
1月14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簽署了《關于在2015年進行3次局部動員的命令》的臨時征兵令,以應對烏東部地區日益嚴峻的緊張局勢。該命令規定,今年的三次“局部動員”將分別在1月、4月和6月進行。按計劃,今年1月的這一輪征兵將征召5萬人,應征入伍者將接受25天的訓練。有俄羅斯媒體2月2日報道稱,烏克蘭還在擬定一條法令,擬限制18至60歲男性出國,以滿足征兵需求。另有俄羅斯媒體報道稱,為躲避征兵令,已有大批烏克蘭青年涌入俄羅斯申請避難。對此,1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建議延長烏克蘭軍隊兵役適齡人員在俄羅斯逗留的時間。
談判破裂 平民正為戰爭付出代價
這一輪新的戰火,開啟于今年1月中旬烏克蘭政府軍與烏東民間武裝對頓涅茨克機場的爭奪。雖然這一機場的建筑和設施已經在戰爭中被破壞得很嚴重,但對雙方來說,仍具有重大的象征意義。
為緩解持續緊張的局勢,1月31日,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俄羅斯)與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會談。但這輪新的談判仍舊逃脫不了沖突各方自說自話、最后無果而終的結局。談判破裂之后,各方照舊是各自推卸導致談判失敗的責任。歐安組織在聲明中指責烏東民間武裝,“他們甚至不準備討論實現停火,并撤出重型武器,而是想要修改2014年9月達成的停火協議”。民間武裝代表丹尼斯·普希林則對此反駁稱,他們已經準備好對話,但只要政府軍還在繼續向平民區域射擊,他們就不會接受烏克蘭政府提出的“最后通牒”。對于這一結果,德國政府發言人斯特芬·賽貝特說,在烏克蘭總統彼得·波羅申科與德國、法國領導人默克爾與奧朗德舉行的三方電話交談中,他們都表達了自己的失望情緒。
沖突雙方在談判桌上毫無建樹,在戰場上卻激戰甚酣。平民百姓的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1月24日,一枚炮彈襲擊了烏克蘭東部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造成30人死亡。對此,交戰雙方照例又陷入相互指責的口水戰中,互指對方是“兇手”。68歲的烏克蘭婦女娜杰日達·彼得羅夫娜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我們不知道射向我們的到底是誰的子彈,民間武裝和政府軍都在射擊。這里沒有水、沒有電、沒有暖氣,什么都沒有……我們只能和衣而臥,這樣才能在襲擊到來時有時間跑到可以躲避襲擊的地窖。情況變得越來越不能忍受了。”
聯合國1月公布的統計數據稱,已有超過5000人在持續近一年的烏克蘭東部沖突中死亡,實際人數可能更多。
美國重新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殺傷性武器
交戰的烏克蘭政府軍和民間武裝在試圖增加兵力,以繼續對抗,西方國家也正在考慮為局勢加碼。
美國媒體2月2日報道,美國政府正重新審視向烏克蘭軍隊提供致命性武器的決定。這一提議來自8位前美國高級官員當日發布的一項獨立報告,該報告敦促奧巴馬政府向烏克蘭提供30億美元的防御性武器和裝備,其中包括反裝甲導彈和無人偵察機。此前,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限于“非致命性”裝備,包括防彈衣、夜視鏡、急救箱和工程設備等。參與擬定這份報告的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在接受采訪中說:“阻止俄羅斯及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占領更多烏克蘭領土、阻止局勢繼續升級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讓他們(反政府武裝)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
對于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提議,多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了支持,其中包括大西洋公約組織最高軍事長官、美軍上將菲利普·布里德洛夫,以及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登普西等人。據稱,美國國務卿克里對此也不反對,克里本月5日將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外界猜測他可能會與烏克蘭政府“討論武器供應事宜”。
“雖然我們的重點仍然是尋求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危機,同時我們也一直在評估其他選項。這將有助于為通過談判解決危機創造空間。”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米漢說。
英國《經濟學人》引述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人員莉利-亞舍夫佐娃的話說,西方發現自己也處于一個為難的處境——如果現在不采取行動,可能會走向投降;如果現在采取行動,則會卷入一場很少人希望卷入的戰爭。為了維持自己的信譽,西方可能會被迫采取他們還沒準備好的行動。
歐盟對俄制裁加碼 俄羅斯威脅“無限制”應對
美國在重新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選項,歐盟于1月29日也宣布延長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同時,對俄強硬的聲音也不斷冒出,比如說,一些西方國家呼吁將俄羅斯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網絡。這一提議在2014年8月的時候最先由英國方面提出,但當時并未得到其他歐盟國家的支持,近期烏克蘭局勢的惡化,使得這一提議被再次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是俄羅斯與全球金融體系的主要聯系之一,如果俄羅斯真的被踢出SWIFT,俄羅斯經濟在短期內將遭受破壞性的影響。對此,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表達了“魚死網破”的決心,他說,如果俄羅斯真的被踢出SWIFT,“我們在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的應對將沒有限制”。分析甚至稱,這不僅很可能導致俄羅斯對北約宣戰,還很可能會導致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
《經濟學人》雜志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所有這一切可能令情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冷戰更危險。該文引述俄羅斯前外交部長伊戈爾·伊萬諾夫的話說:“在缺少政治對話,且雙方之間的不信任達到歷史高位的時候,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包括涉及核武器的可能性——正在變得越來越真實。”這一說法可能不無夸張,但確實也令人擔心。(記者 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