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6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2014年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后,日本開始向海外兜售武器。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日發布的《2014年度防衛裝備許可報告草案》顯示,2014年日本批準出口1841件武器。而這些武器,也為日本撞開了軍事獨立的大門。
日本借海外軍售謀軍事獨立。文章稱,日本政府在涉及軍事、武器等敏感問題時,一向喜歡以“曖昧”的詞語混淆視聽,欺騙民眾。2014年4月,“武器出口三原則”改為“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就是典型,不論使用什么詞語,其實質都是日本再次全面開動了隆隆作響的“軍火生產線”。
文章指出,安倍晉三再度執政以來,把武器出口作為日本“成長戰略”的重要部分。日本國會通過以集體自衛權為核心的“戰爭法案”后,更是為軍火出口提供了二戰后從未有過的“良機”。
今年10月1日,日本成立了專門用于武器出口的防衛裝備廳,整合日本軍工企業與防衛省在武器出口上的混亂局面,力圖建立統一協調的武器出口體制。
文章隨后指出,二戰后,日本作為戰敗國,被迫解散了所有軍隊和軍工企業。然而,由于朝鮮戰爭、冷戰等國際形勢變化,美國開始扶持日本軍事力量,美其名曰“自衛隊”。
美國扶持了日本軍事力量,自然也要拿些好處。因此,日本的軍事裝備多從美國進口。美國企圖用軍事技術控制日本。而只能忍氣吞聲的日本花大錢買舊貨,心里有著說不出的委屈。
于是,日本開始想方設法與美國合作研制武器。“F2戰機”就是日本三菱重工與美國洛克希德雖然日本掌握了一定的技術,但由于買家只有日本自衛隊,使日本的研發制造費用居高不下。2004年一架F2戰機的造價已經達到了1億800萬美元(約合6.9億元人民幣),但是該機安全性能不完善,實戰化水平低。“高價低能”給日本財政帶來了嚴重的負擔。
日本自衛隊戰機。文章分析稱,為改變這種狀況,日本政府、軍工界迫切希望擺脫主要依賴美國的現狀,自己降低研發成本、打開海外市場,增加軍售收入。為了獲得軍售市場的第一桶金,日本破天荒地允許向澳大利亞提供“蒼龍級”潛艇機密資料。除此之外,日本還向印度兜售US-2水上飛機。而2014年通過的1841件武器中,更是包含日本與英國聯合研發的導彈 “倚天劍”。
從進口、聯合研制到出口,日本漸漸掌握了武器制造的核心技術。而隨著武器的不斷出口,三菱、小松等軍工企業獲得了大量收益,進一步刺激了日本軍工業發展。雖然短時期內日本還需要向美國“買刀自保”,但隨著日本軍工業的不斷壯大,這種需求會不斷減少,日本很快將成為“獨立的軍事大國”。
文章指出,其實,提振經濟、拉動就業,只是安倍政府全面擴大軍售的一方面,利用軍售加強與澳大利亞等國之間的安全合作,在國際上樹立日本軍事強國的形象,或許才是安倍政府的最終目標。
文章最后又指出,解禁集體自衛權,讓日本自衛隊變成了真正的“軍隊”。而通過軍售快速提高軍工業實力,可以讓自衛隊擁有更多堅船利炮。到時候,有人有家伙的日本,在安全上真的還需要“美國大哥”撐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