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距離北京100多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古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同樣,易縣豐富的旅游資源開始升溫,當地政府將易水湖列為承接北京功能轉移的重要平臺,但項目同樣進展緩慢。
每經記者 金微 河北攝影報道
河北保定,距離北京100多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古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啟動,處于京津冀核心的保定成為商家必爭之地,地產、工業、旅游等項目吸引了各路資本的追逐。
京津冀一體化的效應同樣滲透到保定下屬的縣城,譬如易縣,其稱將打造成京津產業轉移和央企戰略合作的重要地帶,“筑巢引鳳”作為主政者的思路,并謀劃了一個合計66296畝的經濟開發區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工業園占了大片土地,并以各類工業園區名目立項,但后續建設卻如蝸行。
同樣,易縣豐富的旅游資源開始升溫,當地政府將易水湖列為承接北京功能轉移的重要平臺,但項目同樣進展緩慢。
隨著產業轉移的推進,在土地指標受制之下,京津冀區域新一輪土地開發熱亦暗潮涌動。國土資源部近期新掛牌督辦的兩起違法用地案件中,就涉及地方借京津冀和產業園概念違法占用農地。
工業區大多處于閑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走訪河北保定易縣時發現,在京津冀一體化下,當地規劃的大型工業園區,大部分地塊處于閑置狀態,項目建設緩慢。
距離縣城以南30公里處的易縣經濟開發區,正是為京津冀打造的工業園區,2009年開始規劃,總規劃面積12.65平方公里。但當地媒體報道,今年京津冀一體化的思路明晰之后,開發區面積已擴至44.20平方公里,合計66296畝。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開發區沿易水河畔布局,河兩岸都是規劃中的園區。目前,整個園區已被切成幾個方塊,其中部分地區已經打上圍墻,但圍墻內仍是一片荒地。當地村民說,“這里面很適合作練車場。”
河北易縣經濟開發區辦公室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易縣經濟開發區距離北京只有一百多公里,交通四通八達,“今年京津冀(一體化)提速后,咨詢的企業相當多。”
“如果企業的投資意向比較強烈,符合園區的標準,我們可以聯系給其征地,但企業得符合產業園的要求,尤其是不能有污染。”他提到,工業園區不占用農業耕地,大多是荒地、沙灘地等,但這些地還需上面批準。
如今,這片工業園大多處于閑置狀態。其中,位于東高村附近的地塊是一個較早規劃的工業園,村口附近的廣告牌顯示:這塊地為某航天民品產業園項目,占地1000畝。
記者看到,沿易保公路兩邊的農田已圍起了鐵絲網,里面只有荒草和未收走的玉米桿。而此項目至今遲遲未開工,上述易縣經濟開發區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證實,經濟區剛剛起步,項目雖然落地了,但還沒有開建。
當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由于京津冀一體化的效應,催生了易縣的圈地熱,項目沒上,地先圈著再說,圈的多,閑置的也多。即使沒有項目,也可以坐等土地升值。”
易水湖項目受質疑
易水湖(又稱安格莊水庫)距易縣城西南30公里處,是1958年利用四周高聳山勢修建的一座水庫。水面面積1.8萬畝,國家二級水質。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出臺,易水湖已列為承接北京功能轉移的平臺,今年初以來,從保定市到易縣政府已多次召開易水湖旅游項目推進工作大會。
易縣政府出臺的 “易水湖項目2014年近期工作責任分工”顯示:旅游建設與管理工作組、征占流轉工作組、搬遷安置工作組。其中,征地和搬遷是工作的重點,具體工作分配到縣政府各部門及鄉政府,并規定完成時限。比如,3月底完成小桂林山場流轉,4月10日前完成生態護堤用地流轉,以及開工建設碼頭、游客服務中心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