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的提高也體現在近期的反壟斷具體行動中。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日前對微軟公司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并及時向社會披露了調查進展。而且,在突擊檢查中,微軟公司所聘中國律師全程見證了工商執法人員的執法活動。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執法機構在提升執法透明度方面不斷做出努力,取得不小進步,但由于反壟斷法實施僅僅6年的時間,執法機構的執法經驗仍然相對欠缺,執法透明度仍有待提升。
以去年洋奶粉案為例,惠氏、貝因美、明治乳業三家企業被免除處罰曾引發爭議,根據《反價格壟斷行政執法程序規定》,第一個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可以免除處罰,但為什么同時免罰三家,并未作詳細說明。
近期,執法透明度成為西方輿論指摘的重點。中國歐盟商會日前發表聲明稱,調查不能預設結果,被調查企業必須獲得完全的辯護權利。中國在近期的調查中并未系統地執行這樣的做法。來自多個領域的企業向其反映,稱行政威脅的策略被用于迫使企業在沒有全面聽證的情況下接受懲罰和改正。
時建中指出,對于反壟斷執法,公眾期待更高的透明度,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反壟斷執法機構在調查工作進行過程之中,不可能透明到全程無保留地向社會公開的程度。各國大致的情形是,在不同的調查階段,針對不同的事項和情況,在不同的范圍公開案件情況。
分析認為,雖然西方輿論批評中國反壟斷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屬于夸大其詞,但也反映出中國反壟斷執法目前透明度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間。
專家表示,下一步執法機構應進一步優化相關工作機制和程序,增強程序正義,規范信息披露,在對處罰進行詳細透徹說理、在細節和證據描述上向社會公布更多信息,以提高執法透明性和公平性。
民眾期待較高 期待向水電油氣開刀
反壟斷不斷取得新的成果,不少公眾在點贊的同時也呼吁,希望執法部門盡快對水電、石油、天然氣、通信、銀行、房地產等行業領域開刀。
在不少人看來,相對于高端白酒、液晶面板、黃金首飾等產品,老百姓更關心的是與自己生活更加密切相關的通信、石油、銀行、水電、房地產等壟斷漲價問題,因此,希望上述行業的相關企業盡快成為中國反壟斷調查的重心。
其實,相關執法部門也曾向通信業的兩大巨頭下手。2011年4月,國家發改委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公司互聯網專線接入價格情況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兩大電信巨頭之后向發改委提交了中止調查的申請,承諾進行整改,降低寬帶價格。國家發改委今年2月份表示,目前正在對兩公司是否完全履行承諾,并將根據評估結果,依法作出處理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許昆林去年公開表示,會把下一個目標放在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石油、電信、汽車和銀行等行業領域。
時建中表示,一般來說,市場機制越完善、競爭越充分的領域,《反壟斷法》發揮作用的空間越大,比如黃金、奶粉行業的競爭都比較充分。而在市場機制不健全、被政府干涉越多的領域,《反壟斷法》發揮作用的空間越少、難度越大。
專家指出,由于一些行業利益復雜,本身查處的難度巨大,執法部門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加之由于現在反壟斷執法的力量嚴重不足,所以反壟斷執法工作不可能“全面開花”,也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需要一步步展開,盡快進入常態化,逐漸擴展到所有行業領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