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會南昌市的中心城區,有個面積為38.6平方公里的水上綠洲——揚子洲,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原生態。這得益于2009年南昌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在揚子洲實行為期10年的控制儲備,嚴格控制開發建設。
近年來,中國多地在著力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加快推進有利于生態環保的長效機制,用法制來保護生態,用制度來規范開發。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作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江西省已經進行了許多探索。為了讓地方官員摒棄“唯GDP論英雄”的發展觀,從制度建設上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江西省于2013年出臺市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實施意見,對全省100個市縣區實行差別化分類考核評價;將污染物排放、空氣質量等納入評價范疇,對節能減排不合格的市縣區實行“一票否決”。
江西省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2009年底,國務院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將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率先在江西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模式。為此,江西省先后出臺《江西省濕地保護條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條例》《“五河一湖”及東江源保護區建設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
對于社會民眾普遍關注的防控霧霾,法律制度為之提供了制度保障。相關監測結果表明,農村秸稈焚燒是導致空氣污染特別是嚴重霧霾的主因之一。僅湖北省每年生產各類農作物秸稈約3300萬噸。其中,大量秸稈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相當一部分秸稈被焚燒。
2015年2月,湖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關于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規定從2015年5月1日起,湖北省將全面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并推進其綜合利用,以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
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王樹義指出,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對秸稈露天焚燒和綜合利用作出決定,可更好地凝聚社會共識、促進相關工作,而且這個決定具有法律效力,人大可以對政府組織實施的情況進行監督。
福建省南平市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4.75%,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3.6萬個,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優良,境內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一、二類標準。
南平市市長林寶金介紹說,2014年,南平10個縣(市、區)有7個取消了GDP考核,其中包括5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取消GDP考核不意味著這些縣區不發展,擺脫貧困還是要靠經濟發展,我們對這些縣區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綠色和有質量、可持續的發展,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并重。”林寶金說。
近年來,南平市充分發揮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的優勢,提出5+3的產業發展模式,鞏固食品加工、旅游養生、機電制造、新型輕紡、竹產品加工5個傳統優勢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現代物流3個新興產業。
2014年,南平市招商引資突破2500億元,三年來年均增長超過45%,固定資產投資三年翻一番。同時食品加工、旅游、現代農業等產業的興起,帶動了農民創業就業,兩年來,全市農民人均年收入增長12%左右,增速居福建省第二位。
林寶金說:“從南平的實踐看,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并不矛盾,只要路子走對了,‘生態美’和‘百姓富’相互促進,山將會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產業更合理,百姓會更富裕。”(參與采寫:鄭良)(記者沈洋 許雪毅 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