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者眼中的李光耀:精明務實戰略家 推動建立穩定中新關系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 德永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當地時間23日凌晨辭世,走完91年不凡人生。北京學者表示,李光耀精明務實,融匯東西方文化,帶領新加坡創造經濟奇跡,又深具戰略眼光,靈活平衡,推動建立相當穩定的中新關系。
1959年李光耀出任總理時,新加坡只是自治小邦,資源匱乏,實力孱弱。50多年后,新加坡享“花園國家”美名,已是東南亞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被譽為亞洲最宜居城市之一。
北京東南亞問題知名學者、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表示,李光耀擔任新加坡總理及內閣資政的50多年間,奉行實用主義政策,摸索出一套小國生存法則,創建出迥異于西方的“新加坡模式”。
許利平指出,新加坡發展至此,與李光耀融匯東西方文化密不可分。李光耀祖籍中國南方,為新加坡華人后代,自幼卻受西方教育,他認同西方文化,又從東方文化汲取養分,這一特質讓他本人成為溝通中西方文化的橋梁,也令新加坡走上植根東方傳統文化、充分融合現代文明的發展之路。
許利平舉例說,李光耀認識到華人的優點是勤奮好學,漂洋過海移民南洋是為賺錢,缺點是法治觀念淡薄,身上存在與現代文明相左的陋習。據此他對當地華人文化進行革新,大到提倡“新儒學”,小到嚴懲隨地吐痰,為新加坡從貧瘠小島躍至地區經濟中心助力良多。
李光耀同時為新加坡外交戰略留下豐厚遺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唐奇芳表示,李光耀深具戰略眼光,倡議東盟各國加強合作,又以靈活平衡之姿,在大國之間“合縱連橫"。
1976年5月,李光耀首度訪華,受到毛澤東的接見,此后他多次訪華,與中國國家領導人見面。1990年中新正式建交。1993年,邁出海峽兩岸關系歷史性一步的“汪辜會談”正是在新加坡舉行。
“李光耀是一位戰略家,將中新關系經營得很成功。他很清楚,中新關系有一個度,不會讓這一關系出現根本性偏差。”唐奇芳說。
她指出,李光耀對待中新關系不固于意識形態,而是以國家戰略利益為出發點。在李光耀的推動下,中新關系發展相當穩定,新加坡積極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利用金融中心的地位協助中國引入外資,兩國還在城市建設、人才培訓等領域取得顯著合作成果。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成為新加坡最大貿易伙伴,新加坡成為中國在東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去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到訪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多年來新中合作不斷與時俱進,現在新加坡愿意配合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帶一路”構想。
這一表態給唐奇芳留下深刻印象。“在李光耀的謀劃下,新加坡與中國的合作非常契合中國國情。這個國家雖小,戰略眼光卻非常高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