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規劃文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是我國“一帶一路”新戰略的具體行動藍本。30多年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作為統領國際國內的重大戰略“一帶一路”,從開放路徑、投融資模式、戰略視野等各方面無疑是一個強有力的“升級版”,掀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序幕,必將構建中國開放經濟全新的空間格局。
開放路徑的變化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遵循的是從沿海到內陸的階梯式發展路徑。從1979年開始的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四大特區,到1984年大連、天津、上海、福州和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開放城市,沿海地區一直是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地域重心,是產業集聚、進出口貿易集聚、海外投資集聚等三大集聚高地。珠三角、長三角及渤海灣,是生產要素集聚中心。本世紀初,國家關于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戰略部署,旨在中國區域經濟均衡發展。近年來,從東到西的城市群、都市圈建設,大規模的產業轉移與升級,均體現了以沿海帶動內地,以中心輻射外圍的戰略思想。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成為經濟大國,國家實力大大增加,在世界的話語權大大增強,國際國內環境已非與當年同日而語。在這種情形下,進一步改革開放必須開創新局面、開辟新路徑。如今的“一帶一路”戰略,從國際上看,是進一步開放我國西邊門戶,向西邊縱深挺進,互聯互通、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新的國際外交和經濟戰略。從國內看,是東中西聯動發展、陸海統籌、邁向深化改革的空間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愿景與行動》圈定了18個省市,但即便沒有提及的省市也不認為自己被排除在外,反而更用心地往“一帶一路”上靠。而其他被點名的西部、東北和中部省市,“一帶一路”戰略使人歡欣鼓舞振奮人心,謀劃在全局開放的戰略下,扮演著重要的分工支撐體系和市場聯結樞紐等角色,努力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支點和戰略基地,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無論從哪方面考量,內陸省市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具備全新的區域發展定位。這一切,將使中國空間格局發生新的變化。
投融資模式的變更
中國的對外開放始于“引進來”,在按比較優勢分工的國際貿易中,我們以勞動力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以勞動換資本,以市場換技術,積極吸引和利用外資,優化進口結構,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坐二望一,在進出口貿易、外匯儲備和外商投資額這三項經濟指標上都高居世界第一。中國長期的“引進來”戰略,已為“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經濟的騰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必然會重新調整面向全球的生產布局、貿易布局和投資布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打造對外投資新高點、指引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一帶一路”意味著多產業鏈、多行業性的投資環境,能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帶動產品、設備和勞務輸出,拓寬市場空間,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區域全方位合作,助力中國從“需求國”轉向“東道國”,從“制造大國”轉向“資本大國”,最終實現“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成功蛻變。
為“一帶一路”戰略投融資保駕護航的三大金融機構是: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這些由中國主導的多邊金融機構的全新亮相,讓“一帶一路”藍圖立刻生動起來。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標志著一個劃時代的轉變,亦是全球實力東移的最有力標志之一。到目前為止,提交申請加入或已加入的國家和地區有52個。亞投行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版圖中的金融布局,必將在未來中國和全球的經濟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
戰略視野的變革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統籌實施“四大板塊”和“三大支撐帶”戰略組合。首次將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概括為“四大板塊”,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為“三大支撐帶”,意味著從以前的各個省為單位到現在三大跨區域支撐帶為單位,中國的區域戰略逐步走向全局性和整體性。“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首次出臺的主動影響國際秩序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是一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戰略,旨在構建一個包容性的發展平臺。它不再僅僅局限于國內以“四大板塊”戰略為架構的國內均衡發展格局,而是推進形成包含更廣闊區域內的統籌國內外均衡發展戰略新格局。發展也將不再局限于我國的四大區域板塊之間,更多的亞非歐國家和地區將參與到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中,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更深層次的發展理念將突破國土疆域的界限。
自貿區與“一帶一路”的綱舉目張
事實上,“一帶一路”與自貿試驗區同為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二者和而不同,相互促進,共同打造以“一帶一路”為綱,以自由貿易區為目,綱舉目張的對外開放構想大格局。如果說“一帶一路”是從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高度出發,那么自貿試驗區則是在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行政管理簡化等具體方面先行先試,將為開放戰略與“一帶一路”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呈現出中國2.0版對外開放新棋局,不僅明確了中國在這一過程中的定位,更將為中國取得這種主動性地位提供條件。
從4個先行自貿試驗區到“一帶一路”,縱深推進,環環相扣,開放將會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源泉。一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版圖,正在鋪展。(作者系中山大學產業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梁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