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委常委會近日審議通過了《關于提高全市社區基層組織經費保障水平的方案》,該方案明確提出,從2015年起全市社區干部的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
社區和村是基層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年初,惠州出臺了提高村干部補貼和經濟薄弱村辦公經費補助的相關規定,決定從1月起,在職村“兩委”干部每人每月增加1000元、按每人每月3000元的標準發放補貼。
如今惠州的社區干部也收到了“大禮包”?;葜菔形M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村、社區干部一視同仁的原則,上調社區干部的最低月收入標準,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社區組織的經費保障,充分調動廣大社區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據悉,惠州全市共有社區210個,在職社區“兩委”干部1314名。根據此前的相關規定,各社區工作經費由省、市、縣(區)三級財政共同承擔,每個社區每年有10萬元至21萬元的工作經費保障。省、市財政對社區干部的工資補貼沒有專項撥款,均由各縣(區)、鎮(街)自行解決。從全市來看,不同縣(區)的社區干部收入差距較大,部分縣(區)的縣城社區、鄉鎮社區的干部收入低于村干部,最低的甚至只有每月1200元。
惠州決定從2015年起,明確社區“兩委”干部月收入最低3000元標準,由市、縣兩級承擔;在各縣(區)按現行政策給予補助的基礎上,市財政給予每人每月1000元補助。在確保每名社區干部月收入達到3000元標準的基礎上,各縣(區)調整對社區的補助辦法,將原需鎮(街)負擔的部分改由縣(區)級財政負擔,鄉鎮(街道)不再負擔社區“兩委”干部的工資補貼。(記者/羅銳 通訊員/陳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