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6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4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表示,在中國市場,知識產權領域侵權假冒還是比較嚴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比較多。
劉俊臣表示,在中國市場,知識產權領域有兩種情況存在,一是侵權假冒還是比較嚴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比較多。二是知識產權的擁有人,通過濫用知識產權來排除、限制競爭的情況也比較多,特別是互聯網領域。經常上網可能會有感受,每次點開一個頁面或者使用一個軟件,里面會有很多的條款,幾十條甚至上百條,里面很多條款有一些限制性的說法。比如不能使用別的什么或是相同功能的不同軟件之間系統不能兼容的問題。
劉俊臣指出,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工商部門的重要職能。近年來,工商總局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開展專項整治和日常監管相結合,查辦了一批案件,既有國內的企業,也有一些跨國公司。一視同仁,嚴格地按法律來辦。
劉俊臣指出,中國的產業政策有很多規定,應當說比較完善,但是也有轉型的問題。相比較而言,競爭政策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現在國務院要求簡政放權,簡化行政審批,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突出競爭政策的作用,減少事前的審批,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對于促進經濟發展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表示,現在有一些企業存在濫用知識產權的情況。對一些特別大的企業來講,應該有社會責任和擔當,在尊重知識產權的前提下要注意到知識產權也要有利于便捷的傳播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國目前侵權盜版的問題還比較多,還有一些不法的盜版分子從事未經許可的商業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