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5月28日電 (記者 劉賢)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28日在重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解讀其對“一帶一路”的觀察稱,每個國家根據其不同情況對“一帶一路”作出反應,這是好事。他認為,可以一邊做一邊修整,保持大方向不變。
鄭永年當天出席亞歐互聯互通產業對話會。鄭永年說,這么大個項目,需要許多時間思考,到底使用怎樣的政策和策略。沿線那么多國家有很多反應是很自然的。每個國家根據其不同情況對“一帶一路”作出反應,這是好事。
“開放性的概念是好的。”鄭永年說,因為“一帶一路”要走過那么多國家,要考慮到各個國家的需求。他認為,可以一邊做一邊修整,保持大方向不變。
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應該是開放性,而不是排他性的。鄭永年稱,這一點從AII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來說,中國已經顯示出非常好的開放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越開放取得成功的機會越大。
鄭永年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表自己的見解說,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即便中國經濟增長下降到6%到7%,但因為其基數大,所以總量仍然很大。經濟增長下行對調整經濟結構是機會。
他說,2008年后,世界經濟失衡是每個主權經濟體內部失衡。世界經濟再平衡需要每個主權國家努力,中國要利用這個機會調整經濟結構。
“中國這幾年經濟調整有很多好現象?!编嵱滥昱e例說,中國外貿出口下降但國內消費在增加,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大但就業狀況在改善。
他同時提醒,新常態是要實現的目標,是在未來10到15年要保持6%到7%的經濟增長。中國需要保持頭腦清醒,在調結構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新常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