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報道,地鐵將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起到更大作用。發改委昨天(6月30日)在交通運輸等七大類重大工程包推進情況發布會上透露,預計到2020年,全國將有50個城市修建地鐵,北京地鐵會達到1000公里左右。但修地鐵投資巨大,錢從哪來?
圍繞投什么、誰來投、怎么投三個問題,發改委提出并實施了信息電網、油氣網絡、交通運輸等七大類重大工程包,其中交通運輸和老百姓的關系尤其密切。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以上,交通擁堵的問題會更加突出,發改委基礎司巡視員李國勇說,軌道交通是增強大城市容納和承載能力的必然選擇。
李國勇:目前符合國家建設地鐵標準的城市,國務院已經批準了39個,到2020年估計在50個左右。里程計劃2020年達到6000公里,現在大概是3000多。
軌道交通的投資非常大,每公里造價已經從5億元上升了7、8億元,在北京一些地方拆遷成本高,造價每公里會超過10億元。但對經濟、就業的拉動作用也很明顯。
李國勇:十二五每年投產300-400公里,每年投資2千多億元;1公里地鐵大概能提供60個就業崗位。一個城市建成一條地鐵線,很快就能形成一個2000人左右的大型企業。
大家可能會擔心,現在地方財政的壓力很大,能否有錢投在軌道交通建設上?其實,早在2003年,國務院81號文,給城市建設軌道交通設了門檻:比如GDP要超過1000億元、市區主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以上等,才能申請地鐵建設,并且首輪規劃都要經國務院批準,修地鐵還是國務院總理親自把關。
另一方面,發改委表示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說:
李樸民:比如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和產業基金。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支持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公開發行股票等方式融資,也支持地方政府依法發行債券。
(記者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