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負責人做客城市管理廣播
百姓生活所需農貿市場不疏解
本報記者 耿諾
北京市的人口調控目標,要實現增速和增長總額的“雙下降”,破解原本一年增長50萬左右常住人口的集中效應;同時,到了2020年,人口總量不能突破2300萬人的“天花板”。在這個過程中,城市過于集中的非首都功能將被進一步疏解,那對老百姓來說,這些會產生什么影響呢?昨天上午,市發改委主任盧彥做客北京城市管理廣播“對話一把手”欄目,為市民詳細講解了和老百姓生活、工作相關的部分。
“動批”搬走 農貿市場升級
未來,本市將對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批發、部分醫療教育服務、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這四個非首都功能進行疏解。而老百姓最關注的是,“區域性物流批發”是專指“動批”類批發市場,還是也包括關系到菜籃子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
“動批是典型的區域性批發市場,30多萬平方米的經營面積,3萬多的從業人員,輻射華北、西北地區,一方面是北京的一個堵點,再一方面也是需要疏解的、非首都功能的典型。”盧彥說。
有市民問,“動批”要搬走,家邊上的農貿市場是否也會搬走?如果市場沒了,老百姓到超市或者其他菜攤上買東西,是不是直接提高了生活成本?
在節目中,盧彥特意提到了本市最大的“菜籃子”新發地。他說,疏解和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也要保障城市有效供應。“這也是很多市民在疏解過程中擔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區域性批發市場是疏解對象,但農貿市場是生活必需環節。”盧彥說,農貿市場面對的不是搬走的問題,而是如何加強管理、逐步升級,讓其更好服務的問題。“市民完全不必擔心,政府已經有規劃、有安排。”他說。
醫療教育資源布局將更加均衡
盧彥說,部分醫療和教育等公共服務,是本市要疏解的第三類。目前,全市88家三級醫院年診療數有兩億多人次,需要通過疏解把優質資源向更廣地區輻射。他舉例說,北京兒童醫院已經托管了位于保定的一家兒童醫院,河北患者有了在家門口就醫的機會。而數據顯示,本市每年2億多人次的就診者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河北省。
這是否就意味著公共服務資源的“輸出”,只會惠及外省份呢?來自房山的聽眾劉先生表達了他的擔心。
盧彥解答,教育和醫療資源最重要的是合理布局,疏解地既包括城六區之外的北京區域,也包括河北、天津。
“目前六環之內的三甲醫院比較多,而郊區縣正需要三甲醫院和更好的教育。未來,教育、醫療資源會更好地在郊區新城布局,更好地在天津、河北布局。疏解的效果,就是要解決過多資源聚集。”盧彥說。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怎么疏解
在節目直播過程中,有聽眾問,既然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也屬于疏解對象,是否已經有具體的疏解標準。對此,盧彥回答,“市行政副中心”包括兩個含義,一為市級層面,一為行政副中心的定位。
“疏解要先和市級層面掛鉤。”盧彥說,建設市行政副中心,這對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推動城市功能的重組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事業單位本身所在的位置,也將決定其是否疏解。如果事業單位本身處在郊區縣,則不存在疏解問題。而“部分行政和事業單位作為疏解對象,將來是要進一步聚焦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