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8·12"爆炸事故對天津長期影響很小 未來應做好三件事
中新社天津8月20日電 (記者 張道正)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對天津的經濟影響幾何?會否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產生影響?事故發生后,這些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熱點。
此次事故的發生地濱海新區,是中國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位于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總面積2270平方公里,人口248萬人,是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天津經濟學學會秘書長劉剛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認為,“8·12”爆炸故事對天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在短期內或許存在一定的影響,但是從長期看,影響很小。
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1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用“三個不會”來強調爆炸事故對天津經濟基本面影響不大。他表示,此次事故造成的損失不可否認,僅受影響的生產型企業就有176家,但這不會影響天津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天津發展的機遇期,不會動搖天津發展的良好基礎。
黃興國指出,近十多年來,天津經濟平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始終居于全國前列,再加上京津冀協同發展,自主創新示范區、長江以北第一個自貿區設立和“一帶一路”建設,都為天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劉剛表示,天津港的發展是近年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結果。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天津港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物流進出口的平臺,同時也是一個開放式的經濟綜合體。如何通過規劃和管理,加強對重大故事的防范,對天津港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劉剛強調,為了避免類似故事的再次發生,應當做好三件事:一是基于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定位,對天津港進行科學規劃;二是加強危險品的管理;三是引入物聯網技術,實施智慧港計劃,實現相關信息在海關、消防和其他部門的共享。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港是輻射‘三北’的北方國際港口。”劉剛表示,隨著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和港城一體化的推進,未來的天津港仍然是中國北方的國際航運中心,發揮著對外開放門戶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