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將在北京舉行的盛大閱兵式是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重頭戲。至今已有30位外國領導人確認出席閱兵式,二戰戰敗國日本的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幾經考慮之后,最終放棄了9月3日前后的訪華計劃。更遺憾的是,在失去了可能成為世界矚目的第二主角的機會背后,安倍放棄了與中國實現歷史和解的良機。
安倍取消訪華計劃原因種種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4日的記者會見中表示,“安倍首相沒有在9月3日前后訪問中國的計劃”,給出的理由是內政原因。安倍在8月24日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說自己之所以決定不去北京,是因為安全保障法案在國會參議院的審議陷入了僵局。安保法案一旦通過就意味著日本可以走出國門行使集體自衛權,導致和平憲法名存實亡,這是安倍從政以來的重要政治使命。目前,安保法案的審議的確如安倍所說陷入了僵局,不僅遭到了在野黨的反對,也遭到了許多日本國民的強烈抵制。日本的反戰團體把安保法案稱作戰爭法案,包括憲法學者、政治學者、社會名人、學生團體、普通市民等各界人士近來頻繁走上街頭,通過在國會議事堂前進行抗議、甚至包圍首相官邸的方式,抵制安保法案的通過。根據日本媒體近期所作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安倍政權的內閣支持率也在法案審議期間下跌至接近30%的執政危機警戒線。在種種壓力下,安倍不得不將本應在6月22日結束的國會會期延長至9月27日,以確保法案通過萬無一失。
內政原因其實是個借口,只能說是安倍給自己找了個舒服的臺階下。另有分析認為,執政黨自民黨內部的反對意見最終影響了安倍的決定?!拔覀儓詻Q反對首相前往北京,因為作為戰敗國的首相出席戰勝國的紀念活動有損日本的尊嚴,也對不起300多萬犧牲的英靈。”這是自民黨內部人士寫給安倍的一份請愿書上的內容。而且今年9月,安倍還要參加自民黨總裁的連任競選。為保住這一部分人的選票,安倍不得不慎重考慮他們的意見。
此外,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主要首腦沒有出席中國閱兵式,也給了美國的忠實盟友安倍一個不去的理由。
但以上這些也不是安倍取消訪華計劃的主要原因。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趙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安倍個人的因素——根深蒂固的錯誤歷史觀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錯誤歷史觀令安倍錯失與中國和解良機
安倍在8月14日發表了他醞釀已久的二戰結束70周年談話。談話中說道,“我國對在那場戰爭中的行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這些歷代內閣的立場今后也將是堅定不移的”。安倍在談話中雖然加入了“殖民統治”“侵略”“反省”“歉意”4個關鍵詞,但并非是用自己的語言來謝罪,顯然缺乏誠意。
而談話中的另一句“我們不能讓與戰爭毫無關系的子孫后代擔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也清楚地表明了安倍急于卸下歷史包袱的迫切心態。日本共同社副評論委員長森保裕撰文指出,這一句話不應該出自日本首相之口。安倍可以自己不道歉,但不能堵住國民的道歉之口。森保裕認為安倍錯誤的歷史觀導致了日本與中韓關系的惡化。
在24日的參議院答辯中,安倍在被問到“日本對中國、對亞太地區發動的戰爭是否是侵略戰爭”時,安倍回答說:“21世紀構想懇談會的報告已經指出,我想后代人會認為這場戰爭是侵略戰爭。”但是對于日本當年做了哪些侵略行為?安倍表示,“這應該交給歷史學家去討論?!?/p>
可見,安倍根深蒂固的錯誤歷史觀已經很難扭轉,取消訪華計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么,安倍為什么又要違心地計劃來華參加抗戰慶祝活動呢?
據趙剛分析,安倍起初盤算著在閱兵式結束后訪華,然后最好再能參加一場中日韓首腦會談,把此次中國行變成施展自己外交手腕的舞臺,在國際和國內都獲得加分。中國方面已經給了安倍最大的誠意,但也絕不會陪著安倍打這張外交牌。盤算既然無法得逞,安倍到了中國也是得不償失,所以理所當然地找個內政理由當作臺階下。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8月25日在抗戰紀念活動第六場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再次重申,“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不針對特定國家,不針對今天的日本,更不針對廣大的日本人民。與當前中日關系沒有直接關聯”,“中國政府舉辦‘9·3’紀念活動,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張明當天還發布消息稱,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將出席9月3日的紀念活動。
趙剛表示,安倍此次不來中國出席抗戰紀念活動,錯失了一次向中國人民表達歉意、端正其歷史觀的重要機會。本來,安倍在戰后70周年談話中,雖然只是引用了歷屆內閣的立場間接表明了道歉之意,但與安倍此前強硬否認侵略歷史相比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如果安倍能夠再進一步來到中國參加紀念活動,那么將是促成中日走向和解的良好時機。(記者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