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日前,環境保護部就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重污染派出10個督察組對北京、天津等5省市重點城市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和大氣污染源排放情況進行督察,督察發現,部分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不健全;部分城市機動車限行措施未予嚴格執行等。
環境保護部12月1日向媒體通報,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持續空氣重污染過程。截至12月1日17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含河南省)共20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級別。環境保護部組織專家對重污染過程的發展趨勢和形成原因進行研判分析,強化對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和大氣污染源排放情況的調度和督察,指導地方有針對性地開展應對工作。
據悉,11月30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含河南省)灰霾面積約為53萬平方公里,區域內70個城市中,有39個城市空氣質量達重度及以上污染。
其中,保定、北京、廊坊、德州、鄭州等19個城市為嚴重污染;臨沂、運城、濰坊、安陽、忻州等20個城市為重度污染。保定市為區域內污染最重城市,AQI達到500,PM2.5日均濃度達到513微克/立方米,其中保定市華電二區子站PM2.5小時峰值濃度達到995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AQI為450,PM2.5日均濃度為343微克/立方米,PM10日均濃度為550微克/立方米,全市12個國控空氣監測子站中,有8個子站PM2.5日均濃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PM2.5小時峰值濃度達到687微克/立方米。
與11月29日相比,11月30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含河南省)嚴重污染城市數量增加8個,重度污染城市數量增加1個。區域內PM2.5和PM10平均濃度分別上升15.5%和17.1%。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日17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含河南省)中,有20個城市空氣質量達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北京、東營、濱州、德州和石家莊等5個城市為嚴重污染;邢臺、衡水、邯鄲和臨沂等15個城市為重度污染。
北京市為區域內污染最重城市,12月1日1時~17時,全市12個國控空氣監測子站中,有10個監測子站連續5個小時PM2.5濃度大于500微克/立方米,其中古城空氣監測子站 PM2.5小時峰值濃度達到741微克/立方米。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城市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后,環境保護部在要求相關地方政府做好空氣重污染應對工作的同時,于11月27日起共派出10個督察組對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5省市重點城市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和大氣污染源排放情況進行督察。
截至12月1日12時,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廊坊、邢臺、邯鄲、衡水、唐山、滄州、濟南、淄博、東營、濰坊、濟寧、聊城、濱州、菏澤、臨沂、德州、鄭州、開封、新鄉、焦作、安陽、鶴壁、周口等城市已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督察發現,部分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不健全;部分企業減排要求未落實或落實不到位,少數企業環境違法違規問題突出;部分城市機動車限行措施未予嚴格執行,建筑工地、道路揚塵等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遏制等。
對于發現的問題,督察組均已現場提出整改意見,要求相關地方依法嚴肅查處并監督其整改到位。
據預計,12月2日,受強冷空氣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擴散條件好轉,本次空氣重污染過程將結束。京津冀北部優良,中南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山西大部優良,內蒙古中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河南和山東大部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
12月3日,大氣擴散條件持續改善,京津冀北部優良,中南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山西大部和山東東部優良,內蒙古中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
12月4日,京津冀北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中南部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內蒙古中部、山西大部和山東東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