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西方希望"中國崩潰"是一廂情愿
核心提示:盡管危險重重,但我們應該歡慶中國的崛起。戰后日本向全世界表明,繁榮和現代化并非為歐美白人所專有。中國則表明,日本的成功可以大規模復制。
英媒稱,國家管理的經濟容易出現資本錯置。官員中存在腐敗。經濟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但是空氣、水乃至中國國民都在受到毒害。上述分析沒有錯。然而,認為固有的壓力會引發社會動亂,導致體系崩潰,這種想法卻是一廂情愿。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6日報道稱,這種想法低估了共產黨顯著改善民眾生活的成就。它還低估了愛國主義信息的影響力:在遭受100多年的屈辱之后,用毛澤東的話說,中國人終于“站起來了”。
報道稱,中國非但沒有崩潰,按照某些標準來衡量,它反而日益強大。其經濟產出是日本的兩倍多。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它去年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在短短15年里,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從相當于美國的8%猛增到了25%。
報道稱,在日本,許多人暗自希望中國失敗。這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懼怕這個不忘歷史、圖謀復仇的強大鄰國。不過,在美國和歐洲,有些人也錯誤地以為這個國家岌岌可危。
多年來,《中國即將崩潰》之類的書籍已屢見不鮮。我們可以說威權體系的缺陷和明顯不公,但不必預言其即將覆滅。共產黨的執政時間之長很可能會超出許多人的預期。
報道稱,中國的崛起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大的事件。一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家實現復興,其影響是深遠的,使全球重心從西方轉移到了東方。
從經濟上看,該國改變了從安哥拉到澳大利亞等原材料生產國的前景。從政治上看,該國改變了幾乎所有國家的算計。在商業和實力的吸引下,英國違背華盛頓的意志,加入了中國主導成立的旨在挑戰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代表的戰后經濟秩序的亞投行。
報道稱,中國的崛起有其危險性。危險有兩個。首先是戰爭。人類在適應新興大國方面的記錄并不好。隨著北京日益強大,它不會接受“美國治下的和平”。中美圍繞南中國海人造島嶼形成的緊張態勢預示了未來趨勢。針對日本的憤怒的民族主義情緒也是如此。
其次是環境問題。可想而知,中國人希望達到美國的生活水平,印度人也是如此,亞非拉的大批民眾都是如此。不知道地球能否承受這樣的欲念。如果沒有重大技術突破,總有些人需要退讓。這就會使我們再度陷入沖突。
報道稱,盡管危險重重,但我們應該歡慶中國的崛起。戰后日本向全世界表明,繁榮和現代化并非為歐美白人所專有。中國則表明,日本的成功可以大規模復制。
報道稱,眼下歡慶也許顯得匪夷所思。中國經濟可能會進一步大幅放緩。中國可能會陷入困境。它的勞動力正在減少,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再過15年,該國將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超過60歲。預言災難的人現在看來不就像是在預測未來嗎?
報道稱,但事實上,中國不需要表現地那么出色就可以改變世界。考慮到該國的人口規模,只要其民眾的生活水平達到美國的一半,其經濟規模就能達到美國的兩倍。以為“中國威脅”即將消失的人要大失所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