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張素 郭金超 馬德林)針對執行難問題,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13日在北京提出解決時間表。他表示,要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破除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藩籬。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3日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周強向大會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周強在談及2015年深化司法改革情況時,對破解執行難問題重點回顧。他舉例說,中國法院完善了網絡查控體系,在解決“被執行人難找、財產難尋”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河北、浙江等地法院積極開展審執分離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湖南、內蒙古等16個省區市法院建立了異地執行協作機制。
同時,中國法院加強信用懲戒,會同國家發改委等43個部門簽署合作備忘錄,對失信被執行人從事民商事行為、擔任重要職務等進行全面限制。
據知,截至2016年2月,各級法院采取信用懲戒措施467萬人次,將338.5萬名被執行人納入失信名單公開曝光,35.9萬人懾于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各級法院受理執行案件467.3萬件,執結381.6萬件,分別上升37%和31.3%。
堅決維護司法權威,敢于碰硬,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不論是什么人,堅決依法制裁”,周強說,對1.4萬人決定司法拘留,對1145人給予刑事處罰。
當天周強亦坦言,執行難問題仍然存在,當前在一些地方還比較突出。
“堅持以人民呼聲為第一信號,向執行難全面宣戰”,他表示,今年將繼續深化執行體制改革,提高執行信息化水平,規范執行行為,窮盡執行措施,加強信用懲戒,讓失信被執行人“寸步難行、無處逃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