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 杜燕) 北京市教委今天表示,今年北京小學入學政策相對穩定,將繼續擴大就近入學比例,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在義務教育入學工作中繼續堅持嚴格審核“五證”,促進非戶籍學生教育與城市承載能力更加匹配,確保每一位符合條件的孩子都能夠享受到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今天表示,近10年來,在北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非北京市戶籍學生每年約在40萬人左右、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40%以上,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比例逐年提高,2015年已達到84%,符合條件的非京籍學齡人口義務教育權利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初步實現了戶籍與非戶籍學齡人口共享優質教育的局面。
負責人稱,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口增長的周期性變化,以及城市資源與環境壓力的增大,北京市義務教育面臨著供需失衡,瓶頸制約等諸多問題,困難與挑戰重重。2014年,北京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結合首都功能定位和經濟、資源特點提出了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證明證件材料審核要求,即通常說的“五證”,目的是在教育資源相對緊張的前提下,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公開、規范工作程序。
他表示,今年,北京小學入學政策相對穩定,將繼續擴大就近入學比例,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在義務教育入學工作中繼續堅持嚴格審核“五證”(適齡兒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本人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在京暫住證、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等相關材料),堅持程序規范,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強化政府責任,促進非戶籍學生教育與城市承載能力更加匹配,確保每一位符合條件的孩子都能夠享受到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負責人指出,北京不斷加強統籌規劃,通過擴大總量、優化存量的方式,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資源;對公辦學校無法滿足的入學需求,繼續探索采取政府委托辦學、購買服務等方式保障隨遷子女在依法舉辦的民辦學校接受教育。各區也針對義務教育入學“高峰”的到來,采取多種形式擴大資源供給總量,加強學校的布局規劃和建設,同時對入學需求進行預測和引導,逐步緩解入學壓力,保障符合條件的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京接受義務教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