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5月23日電 (記者 崔琳)由民革甘肅省委員會、中央新聞單位駐甘肅記者聯合會、北京市齊致(蘭州)律師事務所、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甘肅省三農問題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甘肅農村法制建設論壇會22日在蘭州舉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圍繞“農村法制建設”建言獻策。
“近年來,在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由于體制轉型、社會結構重組、利益格局調整、思想觀念更新轉變,農戶因利益訴求引發的各類社會矛盾糾紛不斷顯現出來,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經濟發展。正確處理農村矛盾,關系到農村經濟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中央新聞單位駐甘肅記者聯合會會長、《法制日報》甘肅記者站站長周文馨如是表示。
周文馨以《農村社會矛盾糾紛的現狀及對策》作主題發言。她分析說,當前農村矛盾糾紛類型主要因農民利益受到侵害引發,大部分系國家和地方政府以及房地產開發商在規劃、修路、建設征地中,與農戶發生的拆遷補償矛盾;另外,還有村干部法律意識淡薄、組織管理時引發糾紛、惠農政策變化引發糾紛、無序開荒和移民引發糾紛以及家庭瑣事引起的爭吵與人身傷害等。
隨后,周文馨全面介紹了甘肅省處理農村矛盾糾紛的系列舉措。比如,2009年5月以來,甘肅全面推廣了由該省定西市首創的人民調解協議前司法確認機制,該機制已被列為當前中國矛盾糾紛解決的創新機制,并在2010年8月正式寫入中國《人民調解法》。
周文馨提出建議,甘肅今后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糾紛要從源頭抓起、從根本抓起、從平時抓起、從預防抓起、從調解抓起,全面維護社會穩定,切實保護農民群眾利益。
甘肅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教授徐世平則關注中國扶貧法制化研究現狀與難點破解。他倡導將“基層經驗”轉化為扶貧法律制度;銜接好扶貧應急行政行為與日常性行政行為。
“農村的發展首先要解決交通、水通、電通,其次解決法制、法律的問題,二者一脈相承。”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副會長莫興邦認為,在農村法制建設過程中,應加強農村人才隊伍特別是法制隊伍建設、改變傳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方式、對閑置的宅基地放寬流通的市場范圍、把傳統文化應用其中。
莫興邦還建議,申請國家項目、組建律師、法學專家、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心理學工作者、新聞記者等專家學者赴甘肅縣區開展普法宣傳,讓法律知識實實在在地落地農村、受益農民、發展農業。
北京市齊致(蘭州)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劉臨慶,以《充分發揮律師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的作用》為主題進行發言。他闡述了開展“雙聯法律服務直通車”活動以及“一村一法律顧問”的重要意義。目前,兩項活動已通過調查問卷、跟蹤訪談、實地考察、分析研判形成了書面意見。
甘肅省三農問題研究會高級顧問周德祥表示,甘肅應充分認識法制建設的重要意義,樹立法制自信的理念,依靠云時代和大數據進一步加強農村法制建設。
甘肅省三農問題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治科主持論壇。記者獲悉,論壇發言及相關材料將集結成《甘肅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問題研究》一書,由五家主辦單位共同編輯出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