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劉辰瑤)中國水利部26日透露,經統計,“十二五”期間中國民間投資用于水利建設資金964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約為“十一五”期間的5.4倍,非財政資金在水利建設投資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水利部制定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政策文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試點。
2015年,官方印發《關于開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第一批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黑龍江奮斗水庫、廣東韓江高陂水利樞紐、湖南莽山水庫等12個項目作為第一批國家層面聯系的試點,督促地方盡快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目前,湖南莽山水庫和廣東韓江高陂水利樞紐2個試點項目已經完成引入社會資本工作,莽山水庫工程總投資16.14億元,通過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資1.26億元。
此外,水利部幾年前曾出臺《關于印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實施細則的通知》,對民間投資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等作出具體可操作規定。近幾年,民間投資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在提高水利建設水平和管理效率、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吉林白城市節水增糧行動項目采取PPP模式,財政投入500萬元,受益農戶自籌資金400萬元,完成了電力配套工程建設,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一些地區通過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建設還形成了當地的特色產業。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建設共增加林草植被面積2310萬畝、坡改梯面積650萬畝,增加糧食產能20405萬公斤、年均每畝增收2887.6元、人均增收6.9萬元,共吸收剩余勞動力109.08萬人,促進脫貧19.65萬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