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11日電 (記者 許婧)作為首批全國雙創示范基地之一,上海交通大學11日正式發布《關于承擔“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從四方面破題,努力在國家雙創浪潮中成為“最活躍的細胞”。
根據方案,上海交大將從破解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轉移轉化、創建(共建)新型雙創服務平臺和構建高水平創新創業研究體系四大難題入手,推動高校成為雙創最活躍的細胞。
其中,上海交大將依托該校“全球創新創業實驗室”,凝聚不少于50位國內外知名的創業領域研究專家和學者,著力開展雙創領域理論研究。會同超星集團等,共同探索創建“中國創業動態案例庫”,爭取到2018年積累不少于30個創業動態案例,提煉形成創新創業領域的科學問題與理論。會同上海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和上海銀行等單位,共同籌建“上海創業研究中心”,依托在學科、人才、科研方面的優勢,為地方政府、高新園區、創業企業提供決策咨詢意見和建議。
上海交大方面介紹說,為解決上述四大難題,交大版方案從構筑高校創新創業生態體系著手,八大看點頗為重要。
這八大看點分別是:“三位一體”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在“頂天立地”的科研實踐中砥礪創新創業的底氣,營造濃郁的創新創業校園氛圍,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催生更多的新技術新業態,打造環交大知識經濟創新圈,國際合作,讓創新創業無國界、制度保障為師生創業保駕護航,雙創理論研究引領和促進雙創實踐。
“高等學校應當成為也可能成為雙創最活躍的細胞”,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表示,上海交通大學在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中,要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姜斯憲指出,上海交大素有“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傳統,近年來,學校在人才培養的理念和實踐上不斷與時俱進,把“求創新”作為辦學傳統的新內涵不斷發揚光大,努力營造“學在交大”的氛圍環境,并逐步形成了知識探究、能力建設和人格養成的三位一體育人理念,不斷促進學生的“教育增值”,并全方位地加強了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技能的培育。多年來,交大學子在全國性創新創業比賽中爭金奪銀、屢獲佳績,交大畢業生中也出現了楊元慶、沈南鵬等在創新創業和創投領域中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領軍人物。未來,上海交大將按照國務院《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要求,發揮高校綜合優勢,創建雙創服務平臺。上海交大近年來在整合各類創業課程、創業導師、創業基金等資源,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姜斯憲強調,上海交通大學將著眼大局、整體謀劃,把雙創示范基地建設與學校發展密結合起來,為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