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看似每天只與數據打交道,干的工作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他,精通業務和技術,為全省1966個交警業務窗口提供著技術支持;他,默默蟄伏在幕后,不拋頭,不露面,在在系統管理員這個崗位上一呆就是十余年;他,就是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科技處的民警——羅波。

2011年羅波參與完成我省“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的搭建、歷史數據遷移和新平臺測試工作,保證了6月1日正式上線。2013年11月,參與完成了綜合應用平臺oracle數據庫由9i平穩升級到11G,解決了當時各窗口用戶反映系統緩慢的問題。2016年7月,為確保綜合應用平臺穩定、安全、正常運行,根據總隊黨委決定,參與完成了硬件升級、優化項目,在全國公安交通管理行業首先使用了軟件定義存儲的分布式數據庫架構承擔核心系統應用,取得了用戶一致好評。
堅守在“看不見”的一線窗口
“@羅波 我在辦理駕駛證時上傳的照片報錯了,怎么回事啊?”“@羅波 有個學員曾經有違規考試的記錄,現在解除嫌疑了,可在操作的時候他的資料又報錯了,快幫我解決一下吧。急!”
一大早,羅波的手機微信群里就響個不停,都是交警一線窗口部門發來的各種系統技術問題。“這樣的信息我每天都收到十余條,遇到系統升級的時候,一天收到幾十條、上百條都是常事。”羅波告訴記者,自己電腦上的6個QQ群和手機上的3個微信群隨時這樣的信息,而他每天的工作時間大部分都是在解決問題上度過的。

就像總隊其它業務管理員一樣,羅波每天都必須與支隊、大隊業務辦理民警一起處理各類業務問題,確保各項業務的正常辦理
今年36歲的羅波,大學畢業后就在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從事交通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員工作,至今已有16個年頭了。2003年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成立科技處,羅波成為處里的第一批工作人員;2004年,羅波和科技處的同事們一起著手搭建車管、駕管系統數據管理平臺;2007年,省交警總隊搭建完成車管系統、駕管系統、交通違法系統、事故系統和交警隊信息平臺等數據集中管理平臺,成為全國交警系統第一家實現省級數據集中應用管理的單位。“2007年初,我和同事們開始進行數據的清理、完善工作。當時由于戶籍管理方面還不像今天這么規范,存在相同身份證明號碼駕駛人在不同車管部門申領駕駛證的現象。由于駕駛證管理系統只能允許一個身份證明號申領一本駕駛證,數據集中后,我們發現有10多萬個駕駛人身份證重號,無法錄入的資料堆滿了幾間辦公室。我們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加班加點與有關部門一起,才把這些問題處理完畢。”當時的場景,羅波至今記憶猶新。

同時,也要與總隊各業務處室業務管理員一起對異常業務進行監管
由于在數據集中管理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2011年6月,我省作為全國第一批推廣應用單位,啟用了全新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六合一平臺)。在領導的關心和同志們的幫助下,羅波承擔起了這一平臺的搭建、升級完善、維護管理等工作。從一開始只懂得書本上的計算機技術,到現在既熟悉業務又精通技術,羅波坦言:“過去因為不熟悉窗口的各項業務流程,處理基層發來的簡單業務問題都常常要花上幾個小時,需要一點點地查詢相關的流程規定或者詢問業務部門的同事。現在,基本上一看到發來的截圖,就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很快就可以著手解決。”
用羅波的話說,其實自己干的都是一些瑣碎平常的事情,沒什么特別的。但正是這些平常的工作,為全省交警系統的1966個涵蓋事故違法、車管、駕管、駕考、服務站、派出所等窗口部門提供著技術支撐,讓這些業務辦理窗口能夠更加準確、迅速地服務全省700余萬機動車駕駛人。
2014年10月,總隊與部局科學研究所共同搭建了“貴州省公安交通管理“大數據”研判平臺”。羅波作為平臺的技術保障人員之一,配合情報小組通過該平臺形成多期《公安交通管理“大數據”研判信息》,在全省各級交管部門引起了強烈反響
直面急難險重任務
2014年5月起,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成立了科技研究所,自行組織開發交通管理方面的各類程序。因工作需要,研究所人員承擔技術開發方面的工作,由于對業務辦理流程不是很熟悉,常常無法清楚地了解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增加了開發難度。由于對技術和業務都比較熟悉,羅波常常扮演“翻譯”的角色,成為聯系交警工作訴求和技術開發現實能力之間的紐帶。

“翻譯”的工作看似輕松,可在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時,考驗的是過硬的素質和豐富的經驗。讓羅波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9月的那一次“驚險”的任務。為了增加群眾選擇機動車號牌的個性化需要,更加便民利民,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決定從2015年9月14日起,把公安網中小型汽車選號將設置到上限,由原來的“20選1”增加至“50選1”,提高車主選中稱心機動車號牌的機率。9月8日,“50選1”的消息在網站和各大媒體一經公布,立即引來了許多群眾的關注。可羅波和科技處的同事們對于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上的選號系統進行測試時,卻發現選號系統中“50選1”功能模塊不完善。雖然提供了50個車牌號,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號碼是重復的,也就是說“50選1”成了一個噱頭,其實和“20選1”差不多。

當時已經是9月11日,距離正式運行的時間只有不到3天的時間。羅波和同事們立刻聯系了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詢問能否將系統重新進行調試。但對方的答復是,時間太短了,無法在整個系統上進行修改。此時,信息已經對外發布,光是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的網站上的點擊量就已經達到了幾千。如果臨時撤回是對群眾的失信。唯有運用現有的技術手段去努力實現這一功能,才能給大家一個交待。羅波憑借著技術方面的經驗和對業務的熟悉程度,決定接受這一挑戰。
按照省公安廳交警總隊領導的統一部署,羅波和同事們決定組織開發人員重新編寫一套程序,用另外的一個方式,接入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中,供我省的群眾進行選擇。重新構建流程編排、錄入可供選擇的車牌號、與公安部交管局聯系后接入系統等一系列的工作,羅波和同事們帶著技術開開發人員在短短的24小時內全部完成,確保了“50選1”系統在規定時間內正常運轉,履行了對群眾的承諾。

2015年9月,羅波參與了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專班,為我省順利完成平臺推廣使用工作貢獻了一份力量
正是具備了這樣的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恒心,羅波才能時刻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16年如一日,與枯燥的數據打交道。在我省交警大數據建設欣欣向榮的今天,有一群像羅波這樣的人民警察,在默默地付出。他們看似距離群眾很遠,卻時刻在為群眾服務著,時刻在你身邊。(梁晶晶 田強/文 劉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