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1月17日電(許青青 鐘燕慧)據華南師范大學17日消息,由華南師范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和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聯合主辦的“‘東南亞論壇’2024國際會議16日在該校舉行,來自東南亞11國,以及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各界代表參加會議。
“東南亞論壇”2024國際會議現場。華南師范大學東南亞中心供圖據介紹,此次會議的主題是“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東南亞聯動視角下的互聯互通與協同發展”,共設立四個分論壇,包括經貿復蘇與促進、人文交流與合作、科技應用與創新、跨區域互聯互通等,旨在探討和促進區域內的資源整合、產業協同等。
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吳堅教授以“多元連接與韌性增長:中國—東盟教育合作的高質量發展”作主旨演講時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對東盟的主動性合作增長了區域教育合作的地方動力。國際教育交流合作具有其普遍性和獨特性,還具有公共性、長時性、人文性等特征。需要根據中國—東盟教育合作的現狀、需求、挑戰和目標等,不斷完善教育合作制度。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寶存認為,新興科學國家的崛起正在打破全球科學傳統意義上的“以大西洋為軸心”的平衡格局,促使其由兩極向多極演變。科學的可持續發展正是受益于這種多樣性。對此,需要關注全球南方作為一個實體的存在和本質,關注全球南方在世界體系中的相對方位及其獨特價值。
印度尼西亞大學社會與政治科學學院院長,Semiarto Aji Purwanto教授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東南亞的發展聯動將帶動更深層次的文化和文明交流,此外,還將帶來更多的跨境合作及身份認同的轉變,而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社會移民歷史身份,將會再一次影響包括印尼在內的東南亞國家。
此外,地區治理和經濟發展也是本次會議的焦點,來自泰國大學經濟學教授Suchart Thada-Thamrongvech張國泰、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白士泮(Pei Sai Fan)、老撾工業與貿易部部長助理Sidlakone Keomorakoth、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國際研究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Chandarith Neak、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所中國外交與中越關系研究主任楊文輝(Duong Van Huy)均圍繞該議題發表演講。
人文交流與合作方面,緬甸中華總商會榮譽會長尤建民、馬來西亞防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助理Ahmad Tajuddin Bin Mohd Said、澳大利亞標準中文學校校長李復新、文萊-中國友好協會會長陳家福(Firdaus Rahman)、東盟秘書處教育青年體育司原副司長Roger Chao Jr、以及東帝汶國立大學副校長Helio Mauquei與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等均就此議題發表演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