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馬召平 宋潔 王歡
“十四五”以來,商洛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體育、旅游、康養三大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僅實現了城市面貌的蝶變與產業生態的構建,更有效促進了綠色消費蓬勃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價值轉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日,在商洛市丹江河畔,總投資近7億元的國家排球訓練基地和商洛市游泳館項目主體建設已經完工,正在進行配套設施施工。項目建成后,不僅將成為當地新的體育地標,更是撬動“賽事經濟”、激活康養消費的重要支點。
“這些場館建成后,將會進一步提高我市的賽事承辦能力,對于大力發展賽事經濟,推動全民健身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商洛市體育運動中心主任代旭亮說。
體育賽事,為環繞在綠水青山之間的商洛注入了動感與活力。在丹鳳縣棣花古鎮,對標國際標準建設的排球賽訓館已投入運營,并成功承接了多項國家級賽事。
丹鳳縣體育運動中心主任王建朝說:“這個館可以同時保障2000人訓練、比賽、研學和休閑,周邊擁有可容納1200人吃住的葡萄星球研學基地及國家4A級景區棣花古鎮。今年以來,我們已在此承辦了國家十五運女子排球資格賽、陜西省擊劍俱樂部聯賽等多項賽事,對促進地方文體旅發展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
“十四五”期間,商洛市成功舉辦全國中學生排球區域聯賽總決賽、全國航空模型公開賽、洲際職業男籃冠軍賽等大型賽事100多場次。高漲的賽事人氣,也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旅游消費。數據顯示,2024年,商洛市通過賽事帶動游客量、旅游收入同比增長23%、25%。
產業的融合不止于“體育+旅游”。商洛全市森林覆蓋率近70%,重要水源地植被覆蓋率超過90%,“好生態、高顏值”是商洛發展的鮮明底色。“十四五”期間,當地加快康養民宿、藥膳美食、健康養老等多元業態融合發展,建成國家3A級以上景區50家,率先在全省實現全域旅游示范區全覆蓋。
商州區東坡院子康養度假農莊負責人白曉君說:“今年‘十一’假期前半段客房達到了滿房狀態,后半段入住率達到80%。”
以康養產業“小切口”撬動群眾可感可及的“大民生”。如今,在商洛主城區,“串珠成鏈”的城市公園讓“5分鐘健身圈、10分鐘公園圈”成為現實,康養生活觸手可及。
商洛市民賀冬說:“空氣一直很好,每天出來幾分鐘就到公園,感覺康養的感覺就出來了,每天心情也好,活動活動身體也好。”
從精致蝶變的城市空間到系統構建的產業生態,從持續增進的民生福祉到加速釋放的經濟活力,商洛持續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在秦嶺山水間繪就了“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畫卷。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王秋峰說:“我們積極推進文旅同林業、農業、體育、養老、中醫藥等產業融合發展,文旅產業已經成為商洛推進‘兩山’轉化的重要途徑,鄉村振興和百姓增收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