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三十了,新年的氣氛已經到了頂點。
昨天年廿九,一直與錢江晚報記者保持聯系,在非洲抗擊埃博拉的浙江醫生,他們發來了最新的消息。
派往非洲馬里、來自浙醫二院的感染管理專家陸群,昨天下午6點半左右回到杭州。錢報記者看到她在微信上報告——“第一件事先回到醫院,看望久違的同事;第二件事回家與家人團聚,向年邁的父母報平安;第三件事休息。”
目前,在塞拉利昂還有浙二的專家駐守。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有來自浙大一院、浙江省人民醫院的10位醫護人員在那里。
他們的春節怎么過的?在非洲是否安全?能吃上一頓中式年夜飯么?
錢報記者播報——
今年1月27日,中國政府派往塞拉利昂的第三批醫療隊從北京出發,浙醫二院感染性疾病科醫生徐峰教授等醫生就在這次醫療隊中。
徐峰在發給錢報記者的郵件里說,西非埃博拉疫情總體趨緩,但是塞拉利昂仍是埃博拉疫情重災區,每天有十多例新增病例。
當地時間2月13日,在中方援非醫療隊駐地附近,一道橘紅色的圍欄悄然將一個居民區包圍。由于有一名漁民被證實死于埃博拉病毒,相鄰的700戶居民被緊急隔離。
“除了埃博拉病毒,還有瘧疾、黃熱病、拉沙熱等急性傳染病,目前也進入瘧疾高發季節了。”徐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的春節要在工作中度過了。
在非洲,除了有中國醫療隊之外,還有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的醫療隊。徐峰每周兩次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外國醫療隊(FMT)國際會議和塞拉利昂衛生部埃博拉監測會議。大家一起討論埃博拉病例管理、交流埃博拉疫苗研究進展、研判塞國疫情走向和社區層面疫情監測等。
昨日返杭的陸群,和其他2位公共衛生專家的工作是,對馬里醫務人員、醫學院師生、軍醫等進行培訓。陸群告訴錢報記者,在40℃的高溫下講課,每次培訓都濕透衣服。從中國帶去的防蚊水根本沒用,還得靠蚊帳。最后他們超額完成任務。
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來自浙大一院、浙江省人民醫院的10位醫護人員,這兩天每天晚上會排演節目。“醫療隊有晚會,我們每個人都要表演節目,還會統一觀看央視春晚節目。”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專業主治醫師汪明珊告訴錢報記者。
利比里亞的時區比國內晚了8個小時,春晚開播的時候,正好是大家吃完午飯的時間,看完春晚后,這個位于蒙羅維亞、用簡易房搭起的臨時醫院里,也馬上要迎來自己的春晚。
浙江省人民醫院主管護師于紅英說,他們這一組演出的是跳舞,反映的是脫防護服的題材。
為什么選擇這樣的題材?于紅英說,要脫、穿防護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里的氣溫都在攝氏三四十度,為了防止醫院內的病毒擴散,空調、電風扇是不能使用的,在這樣的氣溫下穿戴里外三層的防護服,悶熱程度光是想想都有些受不了,“防護服里外三層,都是防水的,帽子三層,手套三層,還有防護口罩加眼罩和面屏,病人看到我們的時候,只能透過眼罩看到一雙眼睛。”
浙大一院黃建榮播報——
埃博拉帶給非洲人民的不止是傷痛!這位病人的愛人、女兒由于埃博拉死了,他被確診收入隔離治療,他的另外三個孩子被社區趕了出來。
三個孩子,一個10歲左右的大哥哥,領著兩個小的跑到我這里來找他們的爸爸,想要住到我們這里來。可是因為他們只是密切接觸者,沒有任何癥狀,我們無法收治,于是趕緊和當地衛生部門聯系,想讓他們找車子來接,可等我們好不容易聯系到人和車,回頭再找他們的時候,警衛卻說他們不知什么時候自己走了,找不到了!因為同樣身為父親,我的心情突然難過起來。
今天早上翻閱朋友圈,看著圈里到處都在曬過年的喜悅,團聚和祝福,看著自己小孩快樂生活,幸福滿滿的照片,再與來到西非后親身感受,親眼看到的一幕幕做比較,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知足,如何去珍惜。
后續:今天下午找到了他的孩子們,并讓他們父子通過監控探望,總算得到少許安慰!
浙大一院ICU護士高春華家書播報——
兒子,媽媽到利比里亞已經快3周了。雖說來前就知道這個國家貧窮,但真的看到還是讓人難受。兒子,你可能會抱怨沒有游戲玩太無聊,而這里的孩子卻連飯也吃不飽。
泥巴地上,一群孩子歡呼著踢著足球,有的沒穿褲子,有的沒穿鞋子,足球黑舊得想不起它當初的模樣,媽媽心里不是滋味。
生活區內,五色的蜥蜴隨處可見,已經不怕我們人類,還經常光臨我們寢室啃咬零食。一行行白鷺,一群群烏鴉總在我們體育館內的草坪上覓食散步。
大雨前,千千萬萬蝙蝠黑壓壓的出沒,密密麻麻飛過,大有世界末日的感覺。這里的蚊子可以傳播一種疾病,已經被我們消殺得難覓蹤影。偶見巨型蜘蛛,絕對可以稱王的那種。一不小小踩到一窩螞蟻,盡是紅色的,趕緊逃之夭夭……
兒子,轉眼就要到春節啦!媽媽又不能陪你過年了,不過兒子已經習慣了,是吧?媽媽提前祝你春節快樂!你記得代媽媽向奶奶,外公、外婆祝過年好!媽媽每天都在眺望西邊的大西洋,因為海的那邊有你們,想你,兒子!
本報記者 張苗 丁潁鵑
本報通訊員 王蕊 陳曉華 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