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2B電商網站馬可波羅和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宣布,華南城以1.75億港元(約合2250萬美元)戰略投資馬可波羅,占股19.5%。
值得注意是,此次投資方華南城背后的推手極有可能是騰訊。今年1月15日,騰訊斥資15億港元認購華南城6.8億新股(約占華南城擴大后已發行股本9.9%)。彼時,交易雙方均表示將在線上線下一體化商貿領域進行全面合作,包括電子商務、品牌特賣、O2O零售、支付以及倉儲物流等方面。
為何牽手:互補的合作
馬可波羅成立于2006年,在業內一直少有聲音。而這次和華南城的合作可謂讓其“一鳴驚人”。
華南城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總監馮星航表示,雙方將在線上線下一體化商貿領域進行全面合作,合作范圍包括:微商聯盟、O2O商業生態圈、互聯網金融業務、倉儲物流以及商品展示。同時,馮星航明確指出,此次與馬可波羅的合作主要是出于資源互補的考慮。
馬可波羅CEO蘇繼挺介紹,馬可波羅和華南城在線上線下有各自的優勢。目前馬可波羅約有1200萬中小企業注冊用戶,信息產品庫也超過5億條,可以為華南城提供產品數據、線上交易;而華南城則在8個省會以及直轄市設有實體大型綜合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商貿物流也在不斷擴大。
在未來華南城和馬可波羅的O2O分工上,將由馬可波羅負責運營,而華南城則在線下做執行。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自騰訊和華南城達成合作以來,目前僅有華盛奧特萊斯商城真正實現了落地,因此在和華南城的合作中,馬可波羅還肩負著另一個使命:幫助華南城與騰訊進行對接。
蘇繼挺表示,華南城是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的了解不深,因此在此前與騰訊的對接中并不清楚應索取哪些資源。而騰訊有很多產業和合作伙伴,未必能每個都能顧及。蘇繼挺笑稱,“騰訊有十八種武器,但是目前華南城一種都沒有用到”。未來馬可波羅將聯合華南城想騰訊提出資源支持的需求。
華南城是標準的“騰訊系”,業內人士認為,該公司和馬可波羅的合作意味著騰訊走完電商布局的最后一步。從此,京東和微信將分別負責B2B、B2C;大眾點評、萬達電商負責O2O;而馬可波羅則負責B2B。
馬可波羅欲對抗阿里
對于華南城和馬可波羅的合作,業內大部分人認為帶有針對阿里的意味。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正值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上市的關鍵時刻,而在此時阿里巴巴在B2B業務領域最大的對手,明顯帶有狙擊色彩。但是,電商評論人士魯正旺對這一觀點并不認同,他表示,首先,B2B業務在阿里內部并非重要業務,在營收方面也貢獻較小;其次,阿里的B2B業務也已發生變化,摒棄誠信通,轉而將在線批發視為主要業務。因此,單以B2B業務狙擊阿里毫無意義。
同時,在估值方面,業內人士指出,馬可波羅具備狙擊阿里巴巴的實力,因此華南城以1.75億港元之資購買馬可波羅19%的股權,明顯估值偏低。而蘇繼挺也曾指出,在所有洽談融資的企業中,華南城絕非最高。
魯振旺表示,在業務上,馬可波羅和騰訊方面的關聯度并不是很大。目前,騰訊電商主要發展仍在于微信,而微信則是以個人為主。因此,收購B2B網站跟其目前甚至以后設想的基于微信為基礎的交易閉環并無太大關系。
談及與阿里巴巴的關系,蘇繼挺表示,雖然阿里在淘寶、天貓和支付寶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其在B2B領域仍處于黃頁模式。同時,阿里對于B2B的關注度并不高。最明顯的表現是,在阿里巴巴的招股書里,B2B甚至并未被提及。在數據上,蘇繼挺稱,馬可波羅的SKU已經超過5億個,而阿里可能只有2億個。
在行業競爭上,蘇繼挺表示,中小企業想要有良好發展,就會面臨良性競爭的問題,但是仍希望騰訊、百度、阿里等電商參與到行業中,以此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