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韓振)在重慶市航交所里,三本制作水平截然不同的航道圖,代表著長江與萊茵河及密西西比河曾經的信息差距。如今,長江航運的信息盲區紛紛被填補,信息壁壘紛紛被打破,一個強大的信息支撐系統正在為航運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信息,猶如長江航運的“眼睛”和“耳朵”。不能及時掌握相關的信息,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去年8月,三峽庫區萬州突然刮起大風,這讓毫無準備的一些船舶猝不及防,部分正在江中航行的船舶偏離航向,一些船只撞岸擱淺,船體受到較大損壞,所幸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以前,作為航運主管部門,我們無法掌握基本的氣象信息,無法及時對船舶進行預警。但去年8月以后,氣象部門每天給我們提供氣象信息,現在,稍有些‘風吹草動’,我們就會將相關信息及時發布,安全防范工作完善多了?!敝貞c萬州區港航局局長陳運說。
除了氣象信息,水文等信息也很重要,長江水位每天都有變化,江水的流速、流量、水位等信息,對船舶的航行息息相關,決定船舶的速度及噸位等。但之前這些信息只掌握在一些部門手里,另外一些部門則被“屏蔽”。如今這些壁壘紛紛被打破,一個多部門共享的信息體制逐步建立。
重慶市航交所,正是一個信息綜合體。站在這個航交所開發出的“長江上游地區產業及物流樞紐布局示意圖”前,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到沿江城市的產業分布,也可以詳細地查詢到每個企業的信息,以及產業梯度轉移情況。而此圖只不過是這個航交所眾多信息化產品中的一個。依靠強大的信息支撐,這個航交所建立了運輸船舶動態監控平臺、航運人才交流平臺、貨運交易平臺等,為市場、企業及相關部門提供眾多專業化的服務信息。
“現在我們的信息已經覆蓋重慶所有的集裝箱碼頭,電子口岸信息平臺也已經進入鐵路,這為多種聯運奠定基礎;同時,也給政府提供多種重要、具體的數據,以前只知道外貿總量,卻不清楚外貿結構,現在可以對每一宗外貿進行跟蹤查詢,掌握其流向,為產業升級及產業轉移提供信息支持?!敝貞c航交所董事長何升平說,重慶市航交所目前一年的資金流水超過80億元,每天結算中心的資金達3000萬元左右。
信息的完善,也讓眾多航運企業切實地感受到便利和好處。重慶鄂渝港口裝卸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大明說,以前他們的航運交易主要靠熟人相互介紹業務,搭建信息平臺后,企業擴大了交易范圍,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