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30日在京表示,中共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很多成績。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還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相關問題在宏觀經濟中的集中表現,在于國家資產負債表中的杠桿率太高,風險正在加速積累。
吳敬璉是在當天召開的2014金融街論壇上作如是表述的。吳敬璉指出,關于如何應對上述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學界和業界已提出兩種基本的處理方法,其一,采取強刺激政策,其二,在盡量不出現系統性危機的前提之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促進效率的提高和結構的優化。
對于上述兩種辦法的選擇,吳敬璉表示,對于中國而言,強刺激政策已經出現效應遞減現象,第二種方法才是應該采納的。然而,第二種方法的壞處在于,GDP的增長率在一段時間可能會下降到7%左右,甚至更低。“但是中國領導人已經多次說過,不能以GDP論英雄,保就業,保民生才是最重要的,而要保就業、保民生的關鍵在于效率的提高。”
吳敬璉指出,效率太低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癥結性問題。只有效率得到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和消費才能夠有較快的增加,中國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對此,吳敬璉給出了建議,第一,停止回報過低或者沒有回報的無效投資;第二,停止對僵尸企業輸血;第三、動用國有資本償還政府或有負債;第四,對資不抵債的企業要實施清盤或者破產重組;第五,盤活由于粗放增長方式造成的死資產存量;第六,附之以一些靈活的財政貨幣政策。
“總的來說,杠桿率還太高,應該開展去杠桿的過程,但在不同時間,比如說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的時候,那必須就要注入流動性了。兩方面的措施配合起來,完全有可能把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控制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這樣使得中國有時間推進改革,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經濟中的問題。”吳敬璉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