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錫林郭勒11月3日電 題: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羊肉產業
作者:烏瑤 王潤枝
11月的內蒙古草原已漸冷,但在中蒙邊境的蘇尼特左旗,一家本土肉食品企業的車間里正熱火朝天。幾十名工人各司其職,有剔骨的、有卷肉的、有分割稱重的。不一會兒的時間,一只白條羊就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近五十個部分。這些精深加工產品包括里脊肉、后座肉,骨頭有羊蝎子,羊排,前后腿,月牙骨等。
蘇尼特左旗,位于中國四大天然牧場之一的錫林郭勒大草原西北部,北與蒙古國接壤,這里96.7%的面積都是草原。
這座中蒙邊境小鎮近來越來越被人所熟知,不僅因為迷人草原風景、淳樸民風民俗和深厚蒙元文化,也因為蒸蒸日上的羊肉產業。
據了解,畜牧業是這里的支柱產業,蘇尼特羊肉更是這里的“招牌”。這種小脂尾型肉質優良的蒙古綿羊品種于2007年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據統計,2014年牧業年度全旗蘇尼特羊飼養規模達131萬只,占牲畜總頭數的83%。
在如此大規模的肉羊養殖產業促進下,簡單的屠宰、粗加工已不能適應產業發展。當地也建立起肉業精深加工園區,力圖通過產業化、集約化和精深加工帶動當地肉羊產業的發展。
據當地政府提供資料顯示,目前蘇尼特左旗綠色肉食品精深加工園區內已入駐6家企業,5家為肉食品加工企業,1家為熟制品加工企業。這6家企業年屠宰能力達到100萬羊單位,精深加工能力50萬羊單位。
園區生產模式也從以前的初加工、中低檔產品為主升格為如今的精深加工產品。而且今年,該旗近10萬只蘇尼特羔羊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身份證”,實現肉羊從養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據當地政府提供材料顯示,通過園區拉動羊肉產業發展,形成企業與牧戶間的緊密聯合、合作共贏的利益共享機制,帶動牧民增收。同時,也大大增強牧民生態保護意識,草畜平衡意識,牧民生活水準提高了,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就企業做長產業鏈條,產業鏈推動不如拉動,要讓市場發展去引導牧民。我們企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全部涉及到了,我們要把第三產業的成果利潤做回饋,與牧民分享。”園區內錫林小黑頭羊牧業有限公司羊負責人王先生繼續說道。“我們在羊最好的地方建了養殖場和屠宰場,我們的產品以精深加工為主,產品小而精,比如我們把肚絲做成小包裝,消費者買了我們的產品回到家,再買一袋酸菜,用最短的時間一盤酸菜炒肚絲就擺到了餐桌。”
園區內目前還有企業盯上了電商,試圖將其作為重頭戲,鑫海肉食品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記者獲悉,該公司正在試圖在線銷售,通過網絡、手機、微信終端和團購網溝通,通過網絡宣傳,加大蘇尼特羊的知名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