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最火熱的各類“專車”軟件,已成為手機高粘性的客戶端,幫助人們做出了便捷高效、舒適出行的大貢獻。作為新生事物,“專車”實現了移動互聯網改變生活方式最“貼身、貼心”方式,為人們移動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與市場或互聯網上的“追捧”不同,各類“專車”在政策上卻遭遇了困境。“叫停”或者“放行”博弈中,讓“專車”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業內專家認為,“專車”事件引發如此大規模的討論在于其打破了原有利益格局,尤其是滴滴專車的“VIE模式”在商業模式運轉上有了突破性創新。
創新的“VIE模式”
“滴滴專車”其實是移動出行行業里面的制度創新,這類似于互聯網領域里的“VIE”,即以移動出行信息服務平臺為基礎,整合租賃公司(專車)、勞務公司(專人)等多種資源,突破租車在行業準入制度的限制,借助移動互聯網來解決城市交通出行難的問題,創造出了中國移動出行的新模式。
按照相關部門的規定,汽車租賃企業在辦理租賃業務時,應與承租人簽訂車輛租賃合同,不得向承租人提供駕駛勞務。汽車租賃企業不得為假借汽車租賃名義從事非法營運者提供或變相提供各種便利條件。
滴滴專車的這種“VIE模式”解決了“汽車租賃+勞務代駕”問題。“我們直接面對租賃公司和勞務公司,最重要的著力點是希望通過移動出行的信息服務平臺,使這個領域變成受到政府良好監管的大體系。滴滴公司會配合管理部門更好地落實。”滴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滴滴專車更強調與不同職能企業間的合作與共贏,通過對合法有資質的汽車租賃公司和勞務公司資源與信息的高效整合,將商務約租車的選擇權賦予用戶,而滴滴專車則更好的充當和扮演“移動出行信息平臺”角色,適應當前的規管環境。
這種VIE結構模式是應市場需求而生的。
來自羅蘭貝格咨詢公司的一份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租車市場規模將達380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約超過27%,租車公司擁有的汽車總量將超過40萬輛,對比美國租賃汽車的數量500萬輛,中國租賃車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公車改革,將釋放出來的汽車租賃市場需求有望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而事實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這股需求對市場產生的蝴蝶效應更加龐大。
然而,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目前中國各地租賃公司擁有的車輛都是杯水車薪。滴滴專車的VIE模式能夠“釋放出”更多的車輛閑置資源,滿足市場需求。
一位李姓律師表示,VIE結構模式也恰恰反映出法律監管、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政府要做的是盡快將其納入合理的監管體系里,讓它由野蠻生長變為正常發育。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現有的客運管理規定對專車服務并無特別限制,專車并非“黑車”,專車服務有管理監督措施。“專車服務將是未來發展趨勢,放眼國外,八成為專車服務。”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也曾多次呼吁:對于出租車行業而言,不能只看到壟斷經營帶來的眼前利益,而應把目光放長遠,如果能夠放寬市場準入,鼓勵通過市場調節價格和供需方式,或能創造出更大、更多元的市場需求,帶動行業更好發展。
也有專家表示,雖然就法規而言,它并不完善,也有待法律最終確認其合法性;但就其合理性而言,它既解決了租車市場供需的巨大落差,也為民間私車的統一管理提供了互聯網空間下的整治范本,有助于推動政府對移動出行進一步的規范化管理。
為城市智能交通代言
實際上,從社會價值而言,滴滴專車對社會資源(閑置車輛)重新配置,最大價值實現了為交通出行提供優質資源保證,同時實現消費群體差異化選擇,從制度設計上根除了原有市場的弊端,保證了消費者權益。
有業內人士表示,“滴滴專車”是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創新理念改造傳統交通行業,整合出租車、商務租車等多層次出行服務,其意義不僅僅在于顛覆了傳統商務租車行業在人們心中的印象,更是通過互聯網思維將智能交通概念模式落地化、實際化。
與舊有出行方式相比,約租車“移動出行”創新更值得肯定——手機打車軟件卻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使消費者和司機的姓名、手機號、車牌號和乘車起終點位置等能夠互相公開,且能夠得到第三方實時監控。專車服務都有相對規范的定價體系、服務管控體系、保險賠付體系。無論是打車人員還是專車司機都有相對透明的信息備案、信用評價信息,整個打車過程被置于互聯網技術的“保護”下。
“就中國城市來說,出租車與私家車之間存在巨大的需求空當。”業內人士稱。滴滴打車華東地區負責人則表示,目前南京擁有經營權的出租車1萬多輛,滴滴專車數字與之相比微乎其微,“有人說我們要徹底顛覆出租車行業,事實上滴滴從來沒有這個想法,我們只是想成為這個行業的有益補充。”
在國外,商務約租車則已運行多年,并成為乘客出行中多元化交通最重要的選擇方式之一。2010年誕生于美國舊金山的Uber之所以會風靡全球被市場和資本追捧,本質上則是因為它實現了人與交通服務的智能化連接。
通過Uber,人們不僅可以快速便捷地選擇不同交通方式,到達其目的地,而且還能享受到從出行到付費,整個價值鏈涉及的所有定制服務,是“城市接頭智能交通科技”的典型代表。
滴滴專車所做的正是類似的事情。也許不久的將來,滴滴專車能夠成為人們個性用車“需求+信息+市場”的關鍵性橋梁,實現人與出行服務信息的有效對接,從而形成滿足高質量出行需求的城市智能交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