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思維轉向法治思維,要求城市建設更強調整體公平,更關注個體權益。法治思維也不是不關注城市建設發展,只是需要執政者以法治思維去推動建設發展,時刻將法治所蘊含的科學理性、民主參與等價值納入城建之中,更看重城市的自由、公平、和諧、權利、福利等,以實現一座城市的良性、可持續、公平地發展。
一邊是聲勢浩大的挽留請愿活動,一邊是持續不斷地舉報和上訪。耿彥波,這個從農民的兒子成長起來的“拆遷市長”,以其鮮明的個性和雷厲的作風飽受爭議。
如此“冰火兩重天”的境遇,可視作一個時代官員的“樣本”。官員個體是非的背后,代表的其實是一種政府推動城市建設的行為模式。走出官員個體的爭議困境和聲譽兩難,必須把脈背后的執政思維理念和城市發展模式。
不知從何時開始,城市的建設面貌被視為地方發展的“名片”。那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寬敞整潔的大道,往往成為評價一個地方主官能力與政績的指標,同時也構成吸引外來投資的重要環境條件。于是,在一種“經濟學思維”的運籌之下,一些能吏主政一方,首先會大刀闊斧地將所在城市“整容”一番,修地鐵、擴道路、建橋梁、拆舊城,城市“舊貌換新顏”,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政績”,對城市里的大多數居民而言可能是好事。
但“經濟學思維”的局限在于,它一切都是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對效率的追求遠遠超過了公平。為了追求城市建設的效率,必須尋求更為個人主義的決策、更為集中統一的方式、更為簡單強硬的手段。于是,伴隨城市極速擴建的過程,行政方式上積攢了越來越多的矛盾與沖突,那些利益因此受到損害、又缺乏足夠的行政耐心和正當程序對待的居民,漸漸被推向城市發展的“對立面”,有的甚至變成了官民沖突和群體性事件的“策源地”。
由于缺乏法治化的執政思維,“大拆大建”的城市發展模式,很容易以犧牲少數人的利益而追求城市建設的利益最大化。這在經濟學范疇中看似合理,但從更為長期的視野來審視,這種城建模式往往蘊含著決策失誤的極大風險。城市作為一個共同體,其發展的規模、建設的速度、規劃的設計,本應當由共同體內的人說了算,建立在科學、理性的評估之上,納入民主決策、依法運行的軌道之內。但現實中,大拆大建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往往由領導個人說了算,“拍腦袋決策”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城市一年修改道路上百條,城建投資動輒上百億,領導指哪兒推土機就拆哪兒。在貪大求全的功利目的指引下,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人工景點、亮點工程越建越多,耗費了納稅人巨額的錢財。而其最終對地方發展的實際效益如何,對改善當地百姓的生計有多大作用,卻往往無人問津。
現實中,一些地方頻頻出現“死城”,一些亮點工程成為“爛尾工程”,一些惠民工程變作了“傷民工程”,背后都與政府決策失誤有關。一組被廣泛引用的數據顯示,“七五”至“九五”期間,中國的投資決策失誤率在30%左右,由決策失誤造成的資金浪費約4000億到5000億元。按照全社會投資成功率70%計,每年因決策失誤而造成的損失在1200億元。這種驚人的巨額浪費,比腐敗的成本還要高,其背后折射出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嚴重不足。
不難看出,“大拆大建”的城市發展模式,雖然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但根本上反映出政府官員頭腦中深刻的“經濟學思維”,無論是否真心推動地方發展,這種模式本身都體現出政府行為的人治化傾向,凸顯出城市發展治理中的法治困境:政府決策法治化不足、民眾參與缺乏法治化保障、對官員的問責監督式微、城市建設的效益缺乏制度化評價。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背景下,納稅人權利意識不斷提高,公民法治觀念和參與意識不斷增強,這種過度受官員個人影響的城市發展模式和政府行為模式,值得認真反思和徹底修正。
首先,官員主政應當從“經濟學思維”轉向“法治思維”。十八大提出,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的能力,法治思維引起了理論界和輿論界的廣泛解讀;但是人們缺乏對現有執政思維的反思。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可以粗略地將官員從政的主導性思維歸結為一種“經濟學思維”,其在城市發展中的體現就是重效率輕公平、重發展輕治理、重硬件輕軟件,建設工程、擴展城市才是硬道理。站在一座城市的沙盤模型面前,市長們常常會以投資家的眼光,心中涌起大干一場的沖動。
經濟學思維并非洪水猛獸,但對于主政一方的官員而言,其推動城市建設的行為最終需要歸結到依法用權、依法行政的評判上,法治思維才是官員立身之本、發展之維。從經濟學思維轉向法治思維,要求城市建設更強調整體公平,更關注個體權益。法治思維也不是不關注城市建設發展,只是需要執政者以法治思維去推動建設發展,時刻將法治所蘊含的科學理性、民主參與等價值納入城建之中,更看重城市的自由、公平、和諧、權利、福利等,以實現一座城市的良性、可持續、公平地發展。
其次,政府決策應當從“實體人治”轉向“程序法治”。城市建設中之所以出現諸多決策失誤,根本原因在于決策者的實體權力過大,且缺乏必要的程序上的規制。防止決策失誤,推進政府城市建設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重點應當改變決策中的“實體人治”模式,通過決策機制的程序化控制來強化決策的外在約束,走“程序法治”之路。法治的構建很大程度上體現為“程序之治”,因為程序能夠有效防范實體權力的肆意妄為。
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的決策,根本目的是公共利益,實現這種公益目的,就必須在程序上防范領導干部的主觀主義、經驗主義,把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和法治決策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久前,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袁曙宏透露,目前正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條例,重大決策的程序也要法治化。這種將老百姓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程序法定化的努力,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實現對政府尤其是主政官員實體權力的有效控制,防止決策失誤帶給地方發展深度損害。
再次,責任監督應當從“軟性約束”轉向“指標控制”。對城市建設發展模式的修正,面臨著極大的惰性障礙,要徹底改變這種路徑依賴,重塑城市發展的法治化權威,離不開強有力的法律問責和監督。長期以來,對于官員“大拆大建”中存在的問題,只要官員自身不存在貪腐,一般都不會納入具體的問責范圍;相反,反映在城市面貌上的“看得見的政績”,往往能夠抵消官員行政的瑕疵。這種監督問責上的“軟性約束”,也是產生城市建設法治基因缺失的重要原因。
現代社會,評價官員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采用科學的方法對行政行為的效果進行考察評估,從中決定官員行為的責任后果。因此,城市建設模式的修正,需要依法實施“指標控制”,在此基礎上進行可操作性的監督和問責。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這對糾治那些為了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而亂決策的行為具有鮮明的針對性。通過不斷健全硬性的考核評價指標,從行為的實際后果上確立對官員的責任監督,才能強化官員的內在約束,將城市建設發展思路、決策、方式等導入法治化的正軌。
文/傅達林(法學學者)
跟帖
◎落木
被請愿要求留下或者被舉報,耿彥波可謂“成也城建毀也城建”。耿彥波確實是一個肯干事、敢干事的能吏。媒體用“霸道”評價他在各地推動城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其實霸道的背后不過是一系列的霹靂手段。為了達到既定目標,他可以不惜代價,可以“指哪兒拆哪兒”,也可以像推平一棟棟建筑一樣踏平路上的阻礙。可是他一旦離開,他主政下的工程建設就面臨停滯,他制定的規劃就可能無法完成。一個人對于一座城市竟然這么重要,在一些人看來,缺了他這座城市就不能正常運轉,這不是一種悲哀嗎?這是一種人亡政息的悲哀,是一種人治的悲哀。而更悲哀的是,似乎只有依靠這種強力,一些本來正確的事情才能做下去。
◎問景
前南京市市長季建業曾經在我的家鄉主政十年,在家鄉,季建業有一個綽號,叫“季老板”。比起“季拆拆”和“季挖挖”這些更廣為流傳的別號,“季老板”更加形象和到位。表面上,他的執政思路就是,拆拆拆,建建建,即便沒遇上大火,也要重建一個羅馬。但更加本質的是,他把主政一方,做成了一門生意,且不說里面尋租機會多多,要拆要建當然要錢,錢不夠(通常都不會夠)就得大舉借債,這里面留下的后患是無窮盡的。“季老板”代表著一類官員,清廉的或腐敗的。靠著拆建,地方領導們可以贏得“好名聲”,畢竟光鮮亮麗的外表不僅上司喜歡,普通公民也不至于反感。但說到底,為這些債務兜底的,終究是納稅人,但在其中,公民究竟收益幾何還真不好說。所以,無論“城建市長”們是不是“大老虎”,都得對他們報以警惕。
- 相關閱讀
-
空域劃設未來更優化3000米下低空有望放開
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上周末在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空域劃設未來將會進一步優化,建議把低空空域劃分標準高度增加到真高3000米。這意味著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有望放開。 據記者了解,本次...
-
厲以寧:土地確權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日前在第十四屆中國MBA發展論壇上表示,農村土地確權使農民安心了,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又增加了土地面積。 厲以寧表示,當前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就是農村土地確權。“...
-
房企借降息跑量套現一線城市房價將小幅上漲
11月22日,央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
-
央行降息政策落地多家銀行上浮存款利率京二手房看房量見漲
央行降息之后,銀行及時做出反應。記者昨天統計發現,多家銀行已經調整了存款利率,當前銀行存款利率差別較大,國有大型銀行普遍低于中小銀行。降息刺激了購房者的敏感神經,北京等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反應強烈...
-
不對稱降息刺激年尾經濟行業提振作用初現
原標題:不對稱降息刺激年尾經濟 央行降息,一石激起千層浪。日前,央行表示,自11月22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
-
胡潤報告稱8成中國富豪擬送子女出國留學
原標題:胡潤報告稱8成中國富豪擬送子女出國留學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李志暉)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4海外教育特別報告》稱,80%的中國富豪計劃將子女送到國外接受教育,這一比例為世界最高。 這份報告...
-
射手、人人影視兩大字幕組網站同日一關一停
原標題:射手、人人影視關停促行業洗牌 成立近15年的射手網于11月22日對外宣布關停。同日,國內另一大影視字幕組網站人人影視也對外宣布,網站開始針對無版權內容進行清理,暫時關閉。兩大網站的“關、停”源于...
-
太平洋部分國家商品將享零關稅
原標題:太平洋部分國家商品將享零關稅 在上周末結束的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的集體會晤上,中方提出將在多個領域加強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承諾島國將為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的輸華商品提供零關稅待遇。 據悉...
-
中央專項巡視鎖定8央企專家:以法治猛藥醫國企頑疾
原標題:中央專項巡視鎖定8央企 專家:以法治猛藥醫國企頑疾 11月18日,今年第三輪中央巡視工作即將啟動的消息引人關注,在此次專項巡視鎖定的目標中,南方航空、中國船舶、中國聯通、中國海運、華電集團、東風汽...
-
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明年1月實施將建公開制度
原標題: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明年1月實施 將建公開制度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獲悉,針對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改革方案已經正式落地并將于2015年1月正式實施,除了央企負責人薪酬調整外,國家將建立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