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20日電(記者 龔雯)國家統計局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80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9%,連續第二個月回升。201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39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0%。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2014年消費增速低于前幾年,但是亮點凸顯,展望2015年,在新型消費模式推動下,消費將平穩步入“新常態”。
12月份消費繼續回升 通訊增幅排第一
縱觀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最高點為5月份12.5%,最低點為10月份11.5%,11月份是繼6月份連續5個月下滑后首度回升,至11.7%,12月份繼續“抬頭”,環比11月份上升0.2個百分點。
“2014年消費增速略低一些在意料之中,但也呈現出亮點,比如信息消費是最大亮點,與之相關的通訊類消費也增速明顯。”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表示。
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通訊器材零售額絕對量達到338億元,同比增長58.1%,1月至12月份絕對量達到2685億元,同比增長32.7%。無論是單月還是全年,都遠超汽車、石油及制品等原本熱門領域。
波士頓咨詢公司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移動技術對中國GDP的貢獻不小,超過美國。2012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約有100萬人在移動應用程序領域工作,這個數字是美國的兩倍多。
消費處于轉型期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由生存型階段進入發展型新階段,目前消費正處于轉型期:一是溫飽型的消費模式逐漸被享受型和發展型的消費模式所取代;二是消費者的分化日益顯著,有的消費以實用為主,講求節約和理性;有的消費者則取向新潮,講求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費品位。
從消費品行業來看,網絡購物、信息消費、文化體育、家政養老以及各種服務消費等新的消費市場正在形成,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特別是互聯網消費模式的興起,近年來發展相當迅速。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比上年增長49.7%。
與移動購物規模不斷增長同樣令人矚目的是,移動購物模式越來越多樣化。據易觀智庫和京東聯合發布報告顯示,用戶選擇移動購物的最大原因就是支付方便,而支付作為移動入口的優勢開始凸顯。
消費將平穩步入“新常態”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預計,總體上看,在消費剛性和“調結構、促內需”的政策推動下,預計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8%左右,實際增速為10.8%左右,相比上年,雖然名義增速有所回落,但實際增速保持平穩。
趙萍表示,相比商品消費,總消費增長相對樂觀一點,因為里面還包括服務消費。目前,服務與零售的消費額大約是“二八”開,隨著服務消費的擴容,消費額占比將逐步提升,這樣,即便未來商品零售額增速下降,總消費也不會有明顯回落。
“不過,若是要保障消費增長目標的實現,還需相關配套政策的完善。”趙萍說,一是政府要繼續深化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讓老百姓更加“有錢花”。二是要注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完善產品售后服務和召回機制,讓老百姓“敢花錢”。三是注重便利性,要有更多類似O2O(線上到線下)的創新,創造更寬松的環境,讓老百姓能“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