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來自京滬高鐵公司的消息引起海內外關注:2014年京滬高鐵運送旅客超過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7%,首次實現盈利。
鐵路,尤其是高鐵,建設投資大,回報周期長,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高鐵都在虧本運營。京滬為什么能夠盈利,而且是運營3年多就實現盈利?京滬高鐵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意想不到的出行需求
“客運難以盈利是鐵路的通病,高鐵尤其如此。”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蔡慶華說。
這個高鐵運營的一般規律,硬是被京滬高鐵打破了。
京滬高鐵從1990年就提出建設構想,直到2008年開工,歷時18年,期間起起伏伏。當初人們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要建一條什么標準的鐵路、以什么方式建和建成之后是否有客流需求。
反復爭論后,京滬高鐵終于上馬。歷時3年半的建設,這條世界上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鐵,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投資規模最大的建設項目通車運營。根據最終批復,京滬高鐵概算為2088.4億元。
“高鐵客流有一個逐漸培養的過程,初期不可能滿負荷運營。當初預計的是:5年建設周期,之后再運營5年,逐漸達到盈虧平衡,之后用14年還本付息。”蔡慶華告訴記者。
開通后,情況超出預想,運量和收益快速增長。2012年日均發送17.8萬人次;2013年日均發送23萬人次;去年日均發送超過29萬人次。
“去年京滬高鐵發送旅客突破1億人次,日均超過250列高鐵列車運行,就這樣還是不能滿足高峰時期旅客出行需求,特別是蚌埠到徐州間能力明顯受限。”蔡慶華說。
他指著京滬高鐵地圖:“照這樣發展,說不定哪天就要修建京滬第二高鐵了。”
輻射放大的經濟效益
如潮的人流帶給京滬高鐵的,是直接的財富。2012年,京滬高鐵客票收入173.8億元,虧損37.16億元;2013年222.58億元,虧損12.94億元;到了去年,客票收入約300億元,按營業稅口徑計算,有望實現利潤約12億元。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統計,2014年,全國鐵路動車組運送旅客超過8億人次,而京滬高鐵就占到1億以上。
蔡慶華說,京滬高鐵的興建,帶動了一出“二十四城記”的上演,高鐵串起的24座城市,幾乎都搭上了“高鐵經濟”這趟列車。
僅以山東曲阜為例,京滬高鐵開通以來,這座歷史名城旅游接待人次和社會總收入實現大幅增長:2012年分別達到1295.4萬人、107.1億元;2013年上升到1446.7萬人、122.3億元。
中國高鐵的“代表之作”
由于京滬高鐵的良好表現,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中國高鐵的“代表之作”,為國內乃至世界高鐵樹立起一面旗幟,也為中國高鐵“走出去”提供了“樣板”。
蔡慶華說,京滬高鐵建設不僅完善了中國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善了京滬通道運輸長期緊張的局面,促進了沿線經濟發展。同時,在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等各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股本結構上,京滬高鐵更加合理。京滬高鐵公司2007年底由11家股東發起創立,1150億元資本金中,包括社保基金100億元、平安保險160億元。2010年10月,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受讓了中國鐵路建筑投資公司持有的股份,成為新增股東。
“通過京滬高鐵可以證明,中國高鐵技術是先進的,質量是可靠的,速度是一流的,投資是可控的,效益是顯著的。中國高鐵的性價比高,京滬高鐵理應成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標桿。”蔡慶華說。
中國高鐵
大調查
中國高鐵十年路——從無到有,從備受爭議到大力推廣,10年間,中國高鐵列車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呼嘯而來,改變中國,震撼世界。高鐵發展為何如此迅速?發展是否過快?它為中國帶來了什么?又折射出了一個怎樣的中國?
覆蓋28個省份 年運8億人次
運營里程1.6萬公里
截至2014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6萬公里,超過全世界高鐵總運營里程的一半。
已連接28個省份
高鐵已連接28個省份。從2004年制定高鐵發展規劃圖開始,到今天覆蓋中國大陸除寧夏、西藏、云南外的28個省份,離高鐵“全覆蓋”僅“一步之遙”。
去年運送8億人次
從平原水鄉到戈壁沙漠,從高原凍土到熱帶雨林,高鐵的身影處處閃現。去年逾8億人次乘坐高鐵往來于全國各地。
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蔡慶華告訴記者,2014年,京滬高鐵發送旅客突破1億人次。
將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
預計到2015年末,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將達1.8萬公里,以高速鐵路為骨架,包括區際快速鐵路、城際鐵路及既有線提速線路等構成的快速鐵路網基本建成,總規模達4萬公里以上,基本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
武漢的4小時高鐵圈覆蓋10億人口
以武漢為例,如今憑借高鐵,北抵北京,南達廣州,東至上海,西連重慶,4小時高鐵圈覆蓋約10億人口。“一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家邁向‘高鐵社會’,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重大課題,值得重視和研究。”經濟學家張其佐說。
人們期盼高鐵快慢有“度”
人們現在已經很難想象,就在一二十年前,高鐵是否應該建設、以及怎么建設的爭論曾經喧囂一時。今天,爭議已成煙云。高鐵線路不斷延伸,高速列車風馳電掣。
“既然設計時速是350公里,最高試驗時速超過486公里,安全冗余是足夠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車株機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劉友梅說。不過也有人認為,就京滬高鐵而言,雖然沒必要全線跑350公里時速,但棗莊到蚌埠間等一些線路較好的區段完全可行。這樣,4小時10分鐘左右就可以從北京抵達上海。
而同濟大學軌道交通學院教授孫章認為,目前300公里時速符合高鐵運行的經濟性,如果提速將會提高運營成本。列車時速該快須快,該慢同樣要慢。業內人士指出,一些城際鐵路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速度。
“有了高鐵,今年要多回幾趟家,多看看老人和孩子。”貴州技工潘金奎滿懷欣喜。
潘金奎的欣喜來自貴廣高鐵開通。在廣東三水打工的他,每年回家的路上都十分不易。
2014年底,中西部地區迎來“高鐵季”,滬昆高鐵杭州至南昌段和長沙至懷化段、貴廣、南廣、蘭新等高鐵相繼開通。
貴廣高鐵開通前,從貴陽到廣州有兩條通道:一條經過湖南,全程1560公里;另一條經過廣西,全程1440公里,都要走20多個小時。“現在,坐高鐵從廣州回貴陽,4個小時就到。”潘金奎說。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