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周六)下午16:00,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陳穎做客新華網,剖析解讀進境食品安全問題。圖為訪談現場嘉賓與主持人合影。新華網 李江 攝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 3月1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陳穎做客新華網,就如何保障進口食品安全問題和廣大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林偉表示,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進口食品安全監管也呈現“新常態”,主要體現在數量增長迅猛、監管環節更復雜等四個方面。
林偉表示,隨著我國對外擴大開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口食品已經進入平常百姓家,保障進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進口食品安全監管也呈現“新常態”,主要體現在數量增長迅猛、監管環節更復雜等四個方面。
第一,進口食品貿易從過去的以出口為主轉變為以進口為主。近年來,我國食品、農產品進口數量增長迅速,最近十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7.4%。從2004年開始,我國從食品、農產品的凈出口國轉變成凈進口國,食品、農產品貿易出現了逆差,且逆差逐年加大。到2014年,我國進出口食品、農產品的貿易總額達1928億美元,其中進口食品、農產品貿易額為1215億美元,逆差約為500億美元。
林偉認為,目前我國農業持續發展遇到了兩個“天花板”、兩道“緊箍咒”,受到了資源、環境等問題等制約。與此同時,我國內需增長強勁,要求進口食品做為適當的補充。這一增長勢態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進口食品安全的監管責任愈加重大。
第二,從食品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從過去的以本地化為主向全球化方向轉變。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貿易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食品的供應鏈現在變得愈加國際化。國際供應鏈越長越復雜,食品安全的風險相應增加,進口食品安全監管的環節也變得愈加復雜。
第三,從食品安全的形勢來看,從過去穩定期問題偶發為主轉向以波動期問題多發為主。這主要是受到全球經濟復蘇疲軟、國際市場消費低迷、成本持續增加等因素影響,部分食品生產企業減少質量管理投入以維持利潤。全球的食品安全進入多發期,如歐洲馬肉問題、新西蘭乳粉等問題。從監管角度來講,進口食品安全監管任務愈加艱巨。
第四,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凸顯。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出現,國際貿易向著個性化、碎片化方向發展,轉基因安全及跨境電商、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食品安全等新問題、新情況、新挑戰不斷涌現,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創新愈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