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底開始,在朝陽、海淀、豐臺、通州、大興五區縣已經啟動試點的“水影響評價”審查將正式向全市推廣,審查指標包括建設項目用水量合理性、公共管網的供水條件、污水排除方案等。
污水處理能力不足,還要開建三四千人住宅區;沒鋪設污水管網,也要規劃商務區……在水影響評價試行一年多時間里,這樣那樣的問題層出不窮。 截至上月,本市水影響評價評估中心籌備辦公室共接收建設項目水影響評價文件126件,其中33個項目未一次性通過技術審查,也就是說近三分之一項目遭遇“返工”。
什么是水影響評價
一個建設項目立項之前,除了接受環境評估等方面的常規審查外,還要在用水、排水、水土保持等方面接受審查,并且作為項目立項的前置條件,審查不通過項目將被終止。“水影響評價審查”包含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方案、洪水影響三個方面,一共有17個細化指標。
對于住宅區項目來說,水資源論證主要是考察項目所在地點的取水、排水是否具備條件。水源從哪里來?用的是什么水?這些都要事先進行評價,避免超負荷新建;污水如何排放?在項目建設前也應說明。水土保持則要求審查在施工動土時不會造成當地水土流失。洪水影響主要考察項目所在地是否存在洪災隱患,項目會不會影響防洪、排澇。
為什么評價“水影響”
有人可能認為,水影響評價是對建設項目進行審查,跟老百姓沒啥關系。其實不然,水評中心籌備辦工作人員為記者擺出四條理由,條條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首先,北京缺水的現狀人人皆知,政府不得不進行總量控制,讓建設項目的用水更加合理,符合“生活用水適度增長、工業新水零增長、農業新水負增長”的目標。
其次,每到汛期,下凹式立交橋的積水問題總讓過往行人十分頭疼,甚至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水影響評價就是讓立交橋在立項前就考慮到內澇風險,并且提出措施。
第三,水影響評價對建設項目的透水磚鋪裝、雨洪收集等功能進行審查,從而逐漸增強城市的雨洪利用功能,讓城市變成海綿城市,將雨水收集起來使之成為資源。
第四,位于河道周邊的建設項目,審查的重點在于是否有專門的污水收集,再處理后達標排放,如果沒有這項措施,那么兩岸居民就只能聞到河水臭,看到淤泥深了。
水影響評價影響誰
阿蘇衛循環經濟園
一項不過關整個全改
水影響評價技術評審會,是整個評審的核心環節,水務專家組會對項目進行現場踏勘。這些專家掌握著一票否決權,只要對一項核心指標判斷為“不合格”,整個水影響評價審查就不能通過,都要重新進行修改和二次評審。
上周,9位專家就在昌平區阿蘇衛循環經濟園項目現場實地踏勘,專家們逐一查看項目的供水水源、排水通道、再生水利用等,尤其關注穿越園區的一條河道,仔細詢問流量和行洪,由此判斷這條河是否會影響園區的防洪安全。
經過項目概述、水影響評價論述、質詢和答辯等環節,專家們在項目的供排水、水土保持和洪水影響方面,一一提出了修改意見。最終,這個循環經濟園項目因為外部條件不具備,第一次技術審查會并未通過,建設方需要繼續整改方案,重新遞交評審。
騰訊北京總部大樓 用水量超標
水評中心相關負責人來海亮介紹,騰訊北京總部大樓項目曾提出每年36萬立方米的用水需求,水影響評價評審后被壓縮至不到25萬立方米。“騰訊大樓的建設方依照樓內人數提出了用水需求,這符合國家標準。但如果按照更為嚴格的北京市地方標準,寫字樓的用水量應該以樓宇辦公的面積來計算。”這樣一來,單在這一個項目上,就壓減了11萬立方米清水用量。
軟件園二期 中央空調冷卻水用自來水
對于不少寫字樓的中央空調系統、大型數據中心來說,冷卻水用量非常驚人。來海亮說,一個大型數據中心的中央空調冷卻水每天的蒸發量就能達到2000-3000噸,是名符其實的耗水大戶。一個軟件園二期項目被審查時,就因為冷卻水是自來水而沒有通過評審,之后水評中心籌備辦要求建設方將中央空調冷卻水補水、綠地澆灑、道路沖洗等用水由自來水換成再生水才得以通過,“相當于每年省下了24.67萬立方米自來水。
新建住宅項目 污水排放太多
位于清河附近的某擬新建住宅項目也卡在了水影響評價審查上。近年來,清河周圍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一直存在污水處理缺口,河水呈現黃褐色,一到夏天就泛出難聞的氣味。這個項目屬于清河再生水廠和清河第二再生水廠污水收集范圍,但清河再生水廠早已滿負荷,而清河第二再生水廠正在建設,暫時無法接納新增污水。因此,該項目不具備污水收集與處理的條件,項目建設單位也沒有提出自建污水處理設施的方案,一旦項目建成,清河有可能再次變成“臭水溝”,因此暫時終止對該項目的水影響評價審查。
目前,經過水行政主管部門與海淀區、朝陽區和昌平區政府的協調,連接清河再生水廠和清河第二再生水廠的污水收集管已具備了開工建設的條件,能夠在2016年6月底清河第二再生水廠投入運行前完成施工,可解決污水收集與處理的問題,該項目進入水影響評價審查程序。
通州大興新城 水源沒保障
在用水緊張的地區建設項目,如果水源沒有保障,也不能通過評審。來海亮說,通州市地下水嚴重超載區域,根據規定,只能使用管網水和再生水,“打個比方,一個區域只有10萬立方米的供水規模,如果新建了項目,別的用水戶的用水就要受到影響,除非能找到充足的水源保障。”來海亮說,目前通州和大興新城都有項目因為水源保障不足,而暫時未通過審批。 本報記者 葉曉彥 J224 高峽 制圖H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