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看經濟
祥子,不是老舍筆下的車夫,而是一個喜歡冷眼看時事、歪嘴說經濟的財經記者。處女座的他雖非出身經濟科班,但對財經世界卻有著近乎癡迷的偏好,偶爾觀點出奇惹罵招恨,也只是微微一笑,下次繼續。
●孫春祥
阿里成立了汽車事業部,據說整合了若干家主流車企和4S店,還有各類汽車售后服務網點,包括新車、二手車、本地服務等,幾乎整個汽車產業鏈都被其整合到了O2O模式之下。看到這個消息,我不禁打了個寒戰,心想,出大事了。
出啥大事了?不就是時下火熱的互聯網O2O模式的延伸,或者說只是個產品整合嗎?從產業經濟的角度看,確實如此,不值一提。但如果我們把此事跟中國經濟的轉型聯系起來,那可就真是大事了。
網絡平臺最大的好處,是信用可以被人所見,并且可以被收集。它把既往的基于分散的、不成體系的信用記錄消費,轉變成基于整合的、成體系的信用記錄消費。在我看來,當汽車這種價格非常高,B2C環節又存在著極大信息不對稱的家庭消費品都能夠實現通過信用記錄消費時,那么中國經濟就算進入了信用經濟時代了。
一個月前,因為要買一套汽車隔熱貼膜,我曾奔走了多個汽配城,發現真是混亂的一塌糊涂。即使此前已在專業論壇混跡已久,但真到了市場里,還是倆眼一抹黑,被商家的各種忽悠弄得迷迷糊糊。
無奈之下,最終還是聽了網購達人的勸告,在京東上選擇了一款廠家O2O產品。產品發貨由網上平臺承擔,但安裝則由線下實體店免費實施,線下的實體店可以在產品廠家的官方網站查詢到,并且最終的質保卡由廠家直接郵寄。在這個模式下,我很放心,因為我確信,這個國際大廠商不可能為假貨出具質保卡。
我的經歷說明,中國經濟的內生消費動力其實一直很強勁,但基于不信任的市場環境,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多發,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消費體系長期處于“地攤級”水平,使得增長進入瓶頸。而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消費信用體系一旦建立起來,商品流通環節的種種弊病就有可能被徹底根除,中國的內需就可能煥發第二春。
信用帶給我們的,不是非得高大上,但肯定是沒有太多水分的東西。對于消費者來說,能夠打通消費障礙、放心購物的經濟模式,就是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