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4月20日電 (記者 姜煜)中國央行19日晚宣布,自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降準幅度為數年來最大。
中外金融機構專家分析稱,央行此次再“放大招”旨在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企業融資成本居高難下,進而提振市場和企業信心,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中國一季度GDP增速進一步下滑到7%,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形勢均不樂觀,特別是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盡管一季度貸款增加較多,但社會融資總量同比少增,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上述背景下,準備金率再次普遍下調主要為改善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在普遍降準的同時,仍對部分金融機構采取了額外定向調低存款準備金率,這體現了結構性支持的意圖,以增強對薄弱經濟環節的金融支持。降準有利于改善銀行流動性,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并通過增加信貸供應帶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
央行之前的降息及連續下調逆回購利率,旨在引導并順應貨幣市場利率下行,意圖通過傳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降低實體融資成本。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稱,在這些前期政策的觀察期內,中國一季度宏觀和金融數據顯示經濟加速下滑,M2信貸社會融資低迷,促使央行再出寬松政策,此外,債務貨幣化避免財政懸崖、美國加息預期依然高懸也是重要因素。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之前的降息都是“宣布完降息,市場利率卻上去了”,顯示流動性偏緊,以及高存準利率之下銀行資金成本居高難下,導致銀行新增負債成本超過工業企業利潤率,無法把貸款利率降到企業能承受的水平,“降準才能讓之前的降息落到實處”。
“這次降準的幅度是2008年11月以來最大的,釋放萬億以上新資金,有利于盡快把過高的企業融資成本降下來,也為地方債發行和置換的落實創造有利條件,從而為加大基建投資穩增長抗通縮提供融資支持。”匯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分析說。
而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此次大幅降準驗證了央行保證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充裕、基礎貨幣平穩增長的寬松立場。降準不僅可以提振市場和企業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貨幣信貸條件被動收緊,從而抑制金融風險、保證金融穩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