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證綜指升至4400點一線,市場的風險究竟有多大,為各方所高度關注。
4月23日,證監會投保局負責人在新華網股市訪談節目中提示市場風險,重申要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特別提醒新投資者要量力而行,做足功課,不要冒險投資。筆者認為,這個提示是監管機構應該做、及時做的,而且是應該長期來做的。我們既沒有必要把它看作是隔靴搔癢的例行表態,也沒有必要把它想象成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重磅炸彈。總體來看,當前滬深股市行進在“風險可控的牛市”途中。
我們強調尊重市場,敬畏市場,不是只針對新股民,而是對各個層次的投資者都一樣有效。市場上漲到目前的階段,毫無疑問,在一些板塊,特別創業板板塊,已經累積了比較大的風險。但是,并不是說整個市場都沒有投資機會了,也不是說指數不能夠再向上拓展了。而是說部分板塊、部分股票的持有成本已經比較高,相當一部分獲利盤有可能擇機了結;此時買入股票,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做更細致的功課,否則,就可能買錯。
目前,對于場內融資情況和場外的顯性、隱性融資,有各種說法,莫衷一是。比如,騰訊網上有一篇文章質疑,兩市融資余額為17300億元左右、杠桿率僅為3.3%的“官方說法”,認為如果按照流通盤來計算,則杠桿率就達到10%了。事實上,在實行股權分置改革之后,所有上市公司股權都是可流通的,原有的“局部流通”概念早已過時;硬把大股東持股說成是非流通股,已不符合法律規范。
還有一種說法是,傘形信托融資規模已達到3萬億元左右,這些資金大量進入了創業板市場。數據究竟是多少,目前缺乏權威的統計。筆者認為,這些數據應該由權威機構來統計和發布。無論場內的融資融券,還是場外的金融活動,都應該在依法有序地格局內進行。
昨天,網絡上盛傳多個部委舉行了一次聯席會議,會議判定股市有泡沫,而且要采取提高印花稅、開征資本利得稅等措施進行打壓。筆者認為,這是此輪牛市以來又一個無厘頭的政策傳聞。政府部門與其研究股市泡沫有多大、如何打壓股市,不如去積極研究如何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何況,股市有沒有泡沫,并非沒有尺子,不需要如此大動干戈的“會商”。
2014年5月9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規范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秩序”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管理涉及資本市場的內幕信息,確保信息發布公開公正、準確透明。健全資本市場政策發布和解讀機制,創新輿論回應與引導方式。綜合運用法律、行政、行業自律等方式,完善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管理制度。依法嚴肅查處造謠、傳謠以及炒作不實信息誤導投資者和影響社會穩定的機構、個人。”值此牛市深入發展之際,對于誤傳、誤讀的股市信息,要及時的做出澄清和說明;對于惡意制造的謠言,要依據法律規定加以應對,有的要給予必要地打擊。
我們推動股市穩定健康發展,包括實行新股注冊制改革,都要依法辦事,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辦事,不能搞過多的行政干預。過去曾經走過的行政干預的老路,再也不能走了。各方面都應該倍加呵護來之不易的牛市,堅持依法辦事,科學提示風險。
昨天,證監會宣布,將在繼續保持按月均衡核準首發企業的基礎上,適度加大新股供給,由每月核發一批次增加到核發兩批次。這引起了靠擴大新股供應遏制股市的揣測。筆者認為,證監會均衡發行的原則不會改變。新股發行將繼續堅持均勻發行、平衡發行的原則,同時根據市場需要,適當增加供給。保持市場運行基本穩定,依然是新股發行首先要考慮的重要前提。證券日報 董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