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資金利率漲勢有所放緩,但部分機構融入難度加大,顯示流動性在邊際上繼續收緊。分析人士指出,5月份以來流動性供給格局的變化,使得流動性存在內在收斂壓力,而季節性、事件性因素較多,進一步加大流動性波動。短期流動性不利因素依然較多,資金利率仍有上行壓力,但在貨幣寬松周期中,流動性不具劇烈收縮風險。6月份資金面不太緊,而月內大量MLF到期,會否成為貨幣放松的觸發點值得關注。
多因素致流動性收斂
周二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利率多保持上行。存款類機構行情顯示,昨日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微漲至1.12%;受新股發行影響較大的7天回購利率再漲7bp至2.22%,漲幅略見收窄;跨月末的21天回購利率則穩步走高,最新加權利率收報3.67%,漲14bp;更長期限品種方面,兩個月回購利率續近30bp,1個月品種則再跌17bp。
據交易員反映,周二回購市場資金供給仍較為充裕,但IPO導致中短期資金需求大量上升,券商、基金等部分機構融入難度有所加大。與此同時,跨月末資金需求持續活躍,相應期限的回購利率不斷揚升,顯示機構對于半年末時點的流動性仍心存擔憂??傮w上看,流動性在邊際上繼續緩慢收緊,市場流動性預期較之前期亦略轉謹慎。
交易員表示,短期內新股集中發行,尤其是國泰君安證券在列,使得本輪IPO擬募資規模刷新紀錄,相應的申購資金再創新高無懸念,對短期流動性的擾動自然會強于前期,這是近期流動性收縮的一個重要誘因。事實上,在本月初的那一輪IPO前后,貨幣市場波動已經有所加大,而那一輪因有中國核電發行,募資總額高于之前數輪IPO。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股發行造成的資金在途效應,并不影響資金總額,不應造成資金利率的趨勢性抬升。4、5月份,總共歷經三輪IPO且5月份發行頻率加倍,均未對資金面造成顯著影響,資金利率甚至都未出現過明顯起伏。而6月伊始,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便重返2%關口上方,近來波動中樞一直在緩慢抬升,IPO不能完全解釋這一現象。
分析指出,近來流動性出現邊際收緊,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在外匯占款減少的背景下,央行暫停逆回購操作、減量續做MLF使得基礎貨幣供應減少。而另一方面,地方債高頻發行、企業繳稅、信用擴張有所加快導致銀行體系資金消耗加快。5月18日,江蘇首批地方債發行,自那以后地方債一直保持高頻供應節奏,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累計已發行逾6100億元,加上其他利率債供給也有所增多,對銀行類機構的資金消耗在加大。同時,在宏觀政策發力穩增長背景下,5月份信貸投放已有所加快,信用擴張同樣在不斷侵蝕銀行超儲資金。除此之外,進入年中,流動性面臨的季節性影響增多,而新股發行提速加量,亦使短期流動性波動壓力加大??偟膩砜矗鲃有怨┙o格局的變化,使得流動性出現內在收斂趨勢,而季節性、時點性因素較多,進一步加大流動性波動。
收緊壓力仍存 關注政策動向
短期資金面不利因素依然較多,資金利率仍有上行壓力,但多數機構相信,在貨幣寬松周期中,流動性不具備劇烈收縮的風險。另外,在流動性邊際收緊的環境中,貨幣政策會否順勢放松也值得關注。
從月內來看,本周IPO集中申購,預計累計凍結資金在6萬-7萬億,疊加小長假因素,短期資金面仍有邊際收緊壓力,而IPO過后,下周資金解凍能夠帶來資金利率的回落仍存疑問。因從發行日程上看,本輪IPO資金解凍后,已接近半年末時點,屆時資金需求仍會較為旺盛,而大行在融出資金上可能變得更加謹慎。同時,6、7月份是大行集中分紅期,也會影響作為市場主力融出方的大行的流動性資金。而本月以來,利率債供給仍在加速,本周已公告發行量即超過3300億元。照此看,未來一兩周,資金利率仍存上行壓力。
不過,機構判斷,6月份資金面不會太緊,從前期的極度寬裕轉向均衡格局的可能性大,未來也不具持續收縮風險。中信證券報告指出,雖然當前資金面不利因素很多,但主要矛盾仍有利于資金面。一是央行呵護資金面的意圖明顯,經濟企穩跡象尚不明顯,復蘇基礎仍較弱,需要寬松貨幣繼續保駕護航;二是實體需求低迷,信用擴張不暢,資金脫實向虛的勢頭不減,大量流動性仍淤積在金融體系內。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經濟政策側重于穩定經濟增長、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這都需要適宜的流動性環境支持,因而政策面支持流動性維持適度寬裕的狀態。從這一角度來說,如果流動性的波動超出預期,則可能觸發政策調控機制。
盡管近期貨幣政策操作陷入靜默,但面對短期流動性波動,相關方面并沒有坐視不管。周二,財政部開展了兩期限共1000億元的國庫現金定存操作。因月內并無國庫定存到期,此舉為銀行類機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流動性補給。
而本月到期的大量MLF會否被續做相當引人關注。分析人士認為,這既可能成為短期資金面的隱憂,也可能是貨幣放松的觸發點。國信證券報告指出,6月17日或18日,3月份續做的MLF操作面臨到期,預計總規模6700億元。如果這部分MLF到期不續做,將降低銀行超額準備金率約0.5個百分點。在半年末時點上,央行不續做到期MLF,對市場資金面的沖擊將是顯而易見的。機構認為,央行不至于“在下雨天收傘”,MLF會續做,規模以及利率仍值得關注。也有部分機構認為,MLF若不續做,央行將會通過其他方式來補充流動性。因目前政策重點正轉向降低中長期利率,不排除央行順勢降準0.5個百分點,這樣并不改變資金總量,但可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對市場利率的引導或許更明顯。記者 張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