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6月29日電 (見習記者 李佳赟 邵思翊)“互聯網+”之風勁吹,攪動了傳統制造業的一池春水,在挑戰和機遇中,制造業也在轉身突圍。29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協辦的2015產業互聯網大會在浙江杭州濱江區舉辦。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工廠自動化部副總經理李勁松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認為互聯網正在造就商業變革,巨大的機遇和風險正蘊藏其間,一個新的制造業變局正在上演。
無疑,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促生了工業4.0,整個世界仿佛在頃刻之間變得互通互聯。數萬億的感應器被裝配在數十億的控制器和數百萬的網關之上,通過互聯網將數據傳送至地球的各個角落。
但在互聯網的洪流中,制造業也面臨著挑戰,生產制造環節正成為制造企業在互聯網經濟語境下的發展瓶頸,也直接勾勒出未來競爭中的行業態勢。
李勁松表示,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正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關鍵,效率意味著成本,而成本則直接影響工廠是否能夠生存。此外,李勁松認為產品的靈活性及質量提升也迫在眉睫,消費者對于產品多樣化的需求正在倒逼制造企業做出轉變。
“在互聯網的大勢下,企業拼的就是產品上市時間,客戶需要快速獲得產品,因此不管是定制或是批量產品都應該快速投入市場,這一速度會直接影響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李勁松表示。
難之所在,機之所生。李勁松認為,“互聯網+制造業”也意味著契機。“互聯網可以讓消費者在家中了解全球有什么樣的商品在供應,也可以把自己的需求通過互聯網傳遞給世界各地的企業。”李勁松說,互聯網給企業帶來了機會,讓工業4.0迎來了O2O模式,企業更加熟稔如何與客戶進行溝通。
李勁松介紹,在西門子最新的戰略中,“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是其三大業務核心。在新的組織架構中,西門子實現了從產品設計到制造過程的高度數字化,將虛擬和現實世界進行融合,通過計算、自主控制和聯網,人、機器和信息互相連接,大幅縮減了產品開發流程和生產任務配置所消耗的時間、人力和資源,生產流程也大大改進。
當互聯網+制造業提升到較高層次,將來,變革后的制造業、轉型后的工業經濟,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勁松暢想道,目前互聯網提出下一代工業互聯網的概念,通過新的工業互聯網,消費者和工廠及車間、設備之間能實現技術實時交互,消費者在下單后的每個時間段都可以查詢訂單的狀態。
“互聯網+制造業的發展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但這一過程必定需要循序漸進,但我相信,隨著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不斷推進,創新正在擁有未來,無限的想象和可能正在路上。”李勁松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悉,本次大會共邀請了中國、美國、德國產業互聯網代表與會,以“大智移云,產業互聯”為主題,以“互聯網+制造”為核心,探討傳統制造業在信息化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交流在云計算大數據方面的最新應用。國內領先的IT基礎架構供應商華三通信為大會提供網絡支持。(完)